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干货】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分享

时间:2019-03-18 09:58

来源:中规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

评论(

扬州市小运河黑臭水体整治项目

一、项目概况

1. 基本情况

扬州依水而建,因水而生,水催生了扬州的数度繁华,孕育了扬州的悠久文化。小运河水系是贯穿扬州东部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的重要南北主干水系,曾为杭集“南水北调”主干线,是纵贯杭集的“母亲河”,全长4.85km;4条支流严桥河、刘庄河、丁家口河、工业园河长约4.5km;总流域面积约72.75km2,既是区域内重要的防洪排涝通道,又是科技新城重要的生态景观载体。

小运河区位图

2. 问题分析与评估

小运河沿线存在工业企业、居住小区、城中村、商铺等,大量污水进入河道,加上常年被违章建筑非法侵占、缺乏疏浚管护、过水涵闸断面狭小等原因,河道淤积严重,河水严重发黑发臭。小运河相关支河污染也比较严重,整体质态不容乐观。经实地调查,小运河及其支河沿线共有排口294处,其中106处有污水下河,具体为:污废水直排口71处(生活污水排口55处、工业污水排口16处),雨水管道混接排污口26个,雨污合流排污口9个。根据公众调查和水质检测情况,认定小运河属于城市建成区内重度黑臭水体。

二、整治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治城先治水”战略理念,以“清水活水”为抓手,按照“系统筹划、分步实施、水岸共治、标本兼治”的原则,统筹推进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从2016年开始,落实“三全六字”河道整治工作办法,分段实施小运河一期、二期、三期整治,确保2019年全线整治完成,消除小运河水系黑臭现象,大幅提升科技新城水生态环境

三、创新举措

小运河整治工程作为扬州市“清水活水”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由扬州市“清水办”牵头,市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规划建设局组织推进。一期工程具体由新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结合曙光路同步建设,总投资约5000万元,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6月底竣工,主要对老宁通以北段约1.1km 进行清淤疏浚、截污纳管、景观提升,同步建成小运河体育休闲公园;二期、三期工程具体由杭集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总投资约2.5亿元,主要采取清淤疏浚、控源截污、景观提升等措施,其中二期工程包括小运河主干河1.8km 以及刘庄河1.27km、严桥河1.27km 等支流综合整治,工程已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8 年6月竣工;三期工程包括小运河主干河1.95km 以及丁家口河1.27km、工业园河2.3km 等支流综合整治,工程计划2018年10月份开工建设,2019年全面完成。

1. 以“全畅通”为标准,突出“拆与疏”,恢复河道自然肌理

针对小运河主干河道及支流均不同程度存在建筑侵占问题,将拆除非法建设作为整治“第一战役”,全面清理干支流沿线所有侵占河道非法建筑。在先期全面排查、摸清违建底数的基础上,已完成沿河160户的拆迁拆违工作。在“拆”的同时,加大“疏”的力度,实施全线彻底清淤和水系沟通,确保小运河干支流水系和外围水系之间的连通,并根据小运河不同部位、不同断面的现状,启动阻水桥梁和涵闸改造,保障行洪排水通畅安全,使小运河达到“全畅通”的标准,恢复其自然肌理,还原其本来面貌。

image.png

2. 以“全流域”为范围,突出“控与截”,解决河道黑臭核心

针对小运河及支河沿线居民生活污水和少量企业生产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把控源截污作为河道整治的最核心工程,提出“全流域”的概念,将小运河流域所有产生污染源的区域全部纳入整治范围。已完成小运河干流、支流沿线区域,以及三笑花苑、牙刷城、琼花路、曙光路南延区域等小运河流域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累计建设管网9.8km。在推进管网建设加强“控”的同时,严格做好“截”,对河道沿线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对所有排口实行“一口一策”,对排污口坚决封堵,共整治大小排污口70多个,对27家企业、23家商户、200多住户实施接管,做到污染源全面控制,不让一滴污水直排入河,实现控源截污全流域、全覆盖。

image.png

3. 以“全生态”为目标,突出“绿与管”,彰显河道自然之美

河道之美在于河水与绿化景观的有机协调。按照打造高标准景观河道的要求,整治中突出做好“绿”的工作。水面以下保留足够的水底绿化空间,河底种植纯水生植物,在常水位之上20cm处河道两侧各设计约60cm宽的水陆两栖植物生长空间,既美化河道又净化水质;水面以上河岸除部分节点空间限制外,尽量采用自然放坡,减少硬质化驳岸,增强生态性。景观打造充分贯彻人文、生态、休闲等理念,一期沿线实施“海绵城市”景观,二期打造“曙光杭集、记忆杭集、新象杭集”三部分,努力将其小运河打造成集生态与历史人文相统一的杭集“母亲河”。在“绿”的同时强化“管”,不仅创新引进专业代建公司严格把关工程建设质量,还认真践行“河长制”,引进市场化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管护。通过打造全生态的河道,保持全生态的状态,最终实现全生态的河道自然之美。

四、整治成效

1. 整治效果

小运河一期(四通路以北段)整治完成后,开展了两轮公众调查评议。其中:2016年底,杭集镇水利站对小运河(四通路以北段)组织了第一次公众评议,调查结果满意度为92%,达到初见成效要求;2017年12月由第三方专业评估单位组织开展第二次公众评议,评议结果满意度提升到97%。结合市“清水办”委托第三方实施的2017年6月至12月连续水质监测结果和对工程竣工验收及政策机制建设方面的评估情况,项目整治后已达到长制久清要求,消除了黑臭现象,提升了环境质量,整治效果明显并获得了公众高度认可。

2. 效益分析

小运河整治一期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分层生态泊岸线型丰富,曲折迂回,在泊岸与河面交界处设有浅水区,栽植水生植物;泊岸上留有水沟空隙,可以将水滞留,促进雨水资源净化利用和生态循环保护,打造“会呼吸的驳岸”。小运河二期将在一期的基础上继续延续海绵城市理念,合理确定二期开发利用布局,大力实施生态型、清洁型、综合型的河道工程,同时挖掘小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河道景观。以实施黑臭河道整治为契机,促进河道治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将小运河与曙光路共同打造成扬州市江广融合区又一集生态、交通、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绿色廊道。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