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白马湖:坚持生态优先 严守开发红线 打造“生态修复”江苏样板

时间:2019-03-11 15:03

来源:无线淮安

评论(

天蓝水净、林茂草丰,一只只休憩在园中的鸟儿,不时地从湖面上飞过。从空中俯瞰,这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调色盘,色彩斑斓煞是好看。迎面吹来的阵阵秋风,夹杂着菊花的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这就是美丽的白马湖。也许您想象不到,8年前,这里还是遍布渔网和圩梗的"白马大沟"。近年来,淮安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退圩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的“四湖”工程,奏响生态自然协调发展的交响曲。2013 年,白马湖成为国家 15 个重点保护湖泊之一,正式迈入国家级生态名湖行列,2015 年,跻身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湖区净水面积翻了一番,已经恢复到原先波光粼粼的秀丽景色,这也成为了湖泊治理的"江苏样板"。

一湖一长 创新机制开展生态修复

仲夏时节,碧波荡漾的白马湖畔,绿树成荫,色彩斑斓,这里是植物的王国,鸟儿的天堂,鱼儿的乐园,铺展着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

“现在的湖水很干净,舀起来就能喝。” 52 岁的骆明怀,住在白马湖王骆殿岛上,世代以捕鱼为生。他告诉记者,七八年前,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从前,我们住在交通闭塞的岛上,靠水吃水,围网捕鱼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污染,水质一年不如一年,白马湖到处是渔民围网养鱼、圩田养殖,湖面不断被瓜分侵占,完全看不出湖面的样子,附近的村民都称其为‘白马大沟’。我们渔民的日子越来越难熬。”。

长期以来,白马湖管理工作一直存在湖泊管理政出多门、湖泊资源无序开采等问题。自湖长制实行以来,湖区多年的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等突出矛盾问题一一破解,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白马湖有着先天的不足,能够被列为全国15个生态良好重点保护湖泊之一,是因为我市百分百的努力。”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书苏介绍说,白马湖的治理和发展成就源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改革和创新的发展思路。白马湖管理创新实行“三长合一”即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融合推进,与基层“五位一体”管护全面对接。白马湖于2017年5月底全面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湖长体系和省、市、县、乡四级湖长办体系,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分割,由市里统一组织规划与管理。在政策创新上,积极推进社保、多规合一规划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等改革,妥善做好拆迁,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一套湖泊保护的政策体系,相关的国土规划得到国土厅的高度认可。

一湖一策 “四湖工程”再现白马神韵

“之前从感官上可以看出湖泊的治理,最直接的是漂浮物没有了,湖面变清了。如今,不仅治理河道,还建立了治理管理长效机制,用数据严格把控水质情况。”苏淮高新区副总河长、河长办主任丁本松对于白马湖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河湖治理的前线。2010年,他在金湖县前锋镇工作,当年在前锋镇干群的努力下,率先完成了退圩还湖工作。如今在苏淮高新区,他分管白马湖上游水质管理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苏淮高新区位置在白马湖上游,境内化工企业较多,对于污水排放有着更为有效、更为细致的管理措施。“之前化工企业都是一根管道,无法得知哪个企业排污超标。”如今,采用企业污水“一企一管”的措施,对每个化工企业实现了独立管理。只有达到标准的污水才能够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另外,园区采用了企业雨水监控、生活小区污水截污,生活小区雨污分流等措施,将岸上截污工作做到实处。还实施了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工作、岸坡上生态保护工作以及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2013年以来,白马湖共实施7大类36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通过实施“四湖工程”,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取得了新成效。淮安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重点项目处工作人员李小菠告诉记者:“如今,白马湖湖区净水面积比 2010 年翻了一番,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年排放量均大幅下降,水质日渐趋好,由劣五类总体稳定维持在Ⅲ类水标准,核心区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为保证清水入湖,白马湖的保护将从单纯的湖体保护向全流域保护转变,从顶端控源截污,确保 13 条入湖河流没有污水流入。湖泊生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田园“慢”生活 与自然更亲密的接触

市民王超酷爱钓鱼,闲暇时,他喜欢带上渔具和装备,寻找环境好、水质好的垂钓地,白马湖就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以前的白马湖由于围网养殖,水质差,时不时能看到死鱼翻着白肚皮飘在河边,现在的白马湖一年一个变化,不仅水质变好了,环境也变得恬静幽雅。待上一天,钓到7、8斤鱼没有一点问题。” 话音刚落,王超轻挑鱼竿,一条白亮通透的小鱼被钓了上来。

“好水明如镜,连天暮色空。淮扬春一点,落在此湖中。”每逢周末,或春游、秋游时节,白马湖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家庭带着帐篷来这里踏青赏景。坐在观光车上,凉风习习,花香扑面而来;徜徉在湖边,眺望开阔的湖面,心情舒畅无比;乘着快艇,迎着湖风飞驰在湖上、看朵朵浪花在身旁舞蹈,洒落在身上透心的凉爽。春看樱、夏看荷、秋赏菊、冬看雪……如果你愿意,一年四季可以欣赏不同的风景。走进可采摘的蓝莓基地,硕果点点惹人醉,置身红枫林,枫叶片片似骄阳。白马湖紧紧围绕水质改善这一核心,探索湖泊保护的有效模式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目前,保护效果提升明显、各大项目进展顺利、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白马湖“生态+旅游”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夕阳西下,白马湖北入口的11匹白色骏马昂首啼啸,在潋滟湖光旁,在蓝天白云间,绘就了一幅群马奔腾的秀美景色。

游船驾驶+合作社养殖 旅游经济让收入翻番

“白马湖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有一年,玉帝的30匹神马中,有一匹白马私自下凡,与荷花仙子喜结连理。后被玉帝捉拿,白马化作一湖秋水,永远留在了人间……”在白马湖文旅公司景区的一只游船上,驾驶员卞恒贵绘声绘色地向游客讲述白马湖的故事,朴实而有趣的语言,让游客听得津津有味。

49岁的卞恒贵是土生土长的白马湖人,家住洪泽县岔河镇的王骆殿生产组,世代以捕鱼为生。“开始围网养殖确实给渔民带来了不少好处。但是随着水质变差,鱼的产量越来越低,口感也越来越差。一年忙到头有时还亏损。”政府推行退渔还湖的政策时,他积极响应。退渔后,他便加入了王骆店渔业专业合作社,政府给予的政策让他很安心。“在渔民退渔时,除了湖面补贴,政府还将我们纳入城镇居民社保体系,我母亲今年的养老金已经有1200元了,等过两年我妻子到55周岁,她也可以领到这笔钱了。”这样的保障,让卞恒贵和村民们都很安心。

2016年,卞恒贵参加渔业公司组织的船员培训,成功取得了船员资格证书。同年,他凭借丰富的白马湖生活经验和过硬的船艇驾驶技术,被白马湖文旅公司景区分公司录用成为一名游船驾驶员。“现在,我每天早上3点去合作社捕鱼。结束后上岸到公司开船,每个月领游船驾驶员的工资,年底还有合作社的分红……”他朴实的笑容融进了大湖的碧波里。

“臭水塘”变成“大公园” 家乡呼唤年轻人归来

带着眼镜、扎着马尾,熟练地驾驶着观光车,热情地接待着游客,这位“白马湖姑娘”就是白马湖文旅公司景区分公司运营部主管程云。

13年前,从学校毕业的程云和大多数白马湖青年一样,背井离乡到繁华的大都市打拼。“当时我觉得家乡没有什么就业机会,留在家不是当渔民就是当农民,辛辛苦苦却赚不到钱很无奈,一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外的十年里,她在电子工厂、服装厂里当过工人,她用勤劳和汗水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离家远,他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2016年初,得知白马湖森林公园要开园,在外地工作的程云毅然背上了回家的行囊,来到景区报道。两年多来,程云亲眼见证了白马湖的华丽转变,她也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从外地返乡的普通园区工作者晋升了景区运营部主管。

程云所在的运营部大多由上岸渔民和返乡就业的当地青年组成,这支“本土团队”逐渐成为白马湖景区的一块“金字招牌”。首届白马湖菊花展开园期间,一位游客在菊花园中扭伤了脚,程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在短时间内把受伤游客背到医务室作紧急处理,看着游客安全地被家人接走,程云继续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那一天,白马湖景区共接待了2万余名游客,没有一起投诉。

“白马湖是我的家,游客就是来参观的客人,作为主人,要用真心为游客服务,用真情换取游客认可。”程云这样说道。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