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上多为方形、矩形或圆形,高出滤池1.5~0.9m。在寒冷地区,有时需要考虑防冻、采暖、或防蝇等措施。
池壁:围护填料,应该能承受压力,分为有孔池壁和无孔池壁。有孔洞的池壁有利于滤料的内部通风,但在冬季易受低气温的影响;池底:支撑滤料和排除处理后的水,池底四周设置通风口。
(2)滤料
一般为实心拳状滤料,如碎石、卵石、炉渣等;工作层的滤料粒径为25~40mm,承托层滤料粒径为70~100mm;同一层滤料要尽量均匀,以提高孔隙率;滤料的粒径愈小,比表面积就愈大,处理能力可以提高;但粒径过小,孔隙率降低,则滤料层易被生物膜堵塞;一般当滤料的孔隙率在45%左右时,滤料的比表面积约为65~100m²/m³。
(3)布水装置
布水装置的目的是将废水均匀地喷洒在滤料上;主要有两种:固定式布水装置、旋转式布水装置。普通生物滤池多采用固定式布水装置;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则常用旋转布水装置。
(4)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处于滤床的底部,其作用是收集、排出处理后的废水和保证良好的通风。一般由渗水顶板、集水沟和排水渠所组成。渗水顶板用于支撑滤料,其排水孔的总面积应不小于滤池表面积的20%;渗水顶板的下底与池底之间的净空高度一般应在0.6m以上,以利通风,一般在出水区的四周池壁均匀布置进风孔。
3 生物转盘法
【1】生物转盘的构造特点
生物转盘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驱动装置4部分组成。
(1)盘片
盘片的形状:外缘:圆形、多角形及圆筒形;
盘面:平板、凹凸板、波形板、蜂窝板、网状板等以及各种组合。
盘片的厚度与材质:要求质轻、薄,强度高,耐腐蚀,同时还应易于加工,价格低等;一般厚度为0.5~1.0cm;常用材料有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玻璃钢等。
转盘的直径:一般直径为2.0m、2.5m、3.0m、3.5m等,常用的是3.0m。
盘片间的间距:一般为30mm,高密度型则为10~15mm。
(2)接触反应槽
一般可以用钢板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横断面呈半圆形或梯形;槽内水位一般达到转盘直径的40%,超高为20~30cm;转盘外缘与槽壁之间的间距一般为20~40cm。
(3)转轴
长度:0.5~7.0m,其直径50~80mm,轴中心高于槽液面150mm,b/D=0.06-0.1,b为轴心与液面的距离。
(4)驱动装置
驱动方式——电力、空气,水力驱动转速——0.8~3.0r/min,外缘线速度15~18m/min。
【2】净化原理
废水处于半静止状态,而微生物则在转动的盘面上;转盘40%的面积浸没在废水中,盘面低速转动;盘面上生物膜的厚度与废水浓度、性质及转速有关,一般0.1~0.5mm。
【3】工艺流程
(1)生物转盘的布置
生物转盘的转速一般为18m/min;有一轴一段、一轴多段、以及多轴多段等形式;废水的流动方式,有轴直角流与轴平行流。多极布置:盘片面积不变,能提高处理水水质和DO含量。
(2)生物转盘为主体的工艺流程
需要有预处理,调节池可小点(与活性污泥相比),高浓度有机废水,中间设沉淀池。
(3)以去除BOD为主要目的的工艺流程
废水→沉砂池→沉淀池→生物转盘→二沉池→出水
4 生物接触氧化法
【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生物接触氧化池由池体、填料、布水系统和曝气系统等组成。
(1)池型:方形、园形,顶部稳定水层。
(2)填料:其特性对接触氧化池中生物量、氧的利用率、水流条件和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反应情况等有较大影响;分为硬性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及球状悬浮型填料等。填料高度一般为3.0m左右,填料层上部水层高约为0.5m,填料层下部布水区的高度一般为0.5~1.5m之间。
(3)曝气装置:设在填料底部,可充分利用池容,填料间紊流激烈,生物膜更新快,活性高,不易堵塞;但检修较困难。
【2】接触氧化池的分类
按曝气与填料的相对位置可为分流式和直流式。
(1)分流式
国外多用分流式,其特点是填料区水流较稳定,有利于生物膜的生长,但冲刷力不够,生物膜不易脱落;可采用鼓风曝气或表面曝气装置;较适用于深度处理。
(2)直流式
国内用直流式,曝气装置多为鼓风曝气系统;可充分利用池容;填料间紊流激烈,生物膜更新快,活性高,不易堵塞;检修较困难。
【3】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征
(1)工艺方面
①采用多种形式填料,形成气液固三相共存,有利于氧的转移;
②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立体结构;
③有利于保持膜的活性,抑制厌氧膜的增殖;
④负荷高,处理时间短。
(2)运行方面
①耐冲击负荷,有一定的间歇运行功能;
②操作简单,勿需污泥回流,不产生污泥膨胀、滤池蝇;
③生成污泥量少,易沉淀;
④动力消耗低。
(3)缺点
①去除效率低于活性污泥法,工程造价高;
②运行不当,填料可能堵塞,布水曝气不易均匀,出现局部死角;
③大量后生动物容易造成生物膜瞬时大量脱落,影响出水水质。
5 生物流化床
【1】生物流化床基本原理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