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创新意识和好奇心是永恒动力——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之陈伟雄

时间:2018-07-13 13:46

来源: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评论(

人物简介

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之陈伟雄

陈伟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现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设计院副院长,广东省水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垃圾填埋场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住建部、水利部、财政部专家。2018年,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定为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在30年的设计生涯中,主持负责多项大型重点项目设计,多次中标国家和省大型重点项目设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代表作有:广州市兴丰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广州西江引水工程设计、广州市新塘水厂技术改造工程设计、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工程污水处理厂、广州市供水总体规划(2007-2020)、江高—石井污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 江门市西江水厂扩建工程(第三供水系统)、江门市应急备用水源管道工程勘察等项目。曾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各类奖项。还主持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

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之陈伟雄

陈伟雄和他的设计团队在西江饮水工程设计中创新技术解决了特大型管道施工和安全管理问题

广州是个从不缺水的城市,城市里大大小小的河涌纵横交错,也形成了岭南独有的水文化。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近年来,作为广州主要供水源的流溪河上游来水量日益减少,广州西北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广州市在2010年成功实施了“西江引水”工程,使越秀、荔湾、白云区以及天河区部分区域约600多万广州人喝上了优质的西江水。

这一仅次于南水北调工程、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项目的全国第三大引水工程,其主要设计者就是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设计院副院长、广东省水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PPP项目咨询中心主任陈伟雄。

坚守专业30年,系统做精行业技术

陈伟雄爱水,并把治水作为毕生事业,至今已坚守了整整30个年头。

1987年,陈伟雄从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毕业,进入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设计院,从普通技术人员到市政二所所长,再到市政工程设计院副院长、广东省水环境与生态工程研发中心主任兼总工、PPP项目咨询中心主任,30年来,未曾离开过市政工程给排水的工作岗位。

“一方面是我对本专业的喜爱,另一方面,我也很幸运,一直以来不断得到院里前辈的支持和提携。”陈伟雄回忆,他很早(1992年)就开始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给排水专业技术交流活动,在一次次活动中学到了过硬的知识,同时也认识了如李圭白、钟淳昌、王宝贞、王占生、何寿平、杭世琚和沈大年先生等很多知名老前辈,对他后来从事给排水专业工程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1994年,他成为全国唯一给水排水专业技术交流组织——广东省全国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的广东负责人。

此后,陈伟雄对专业的热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多次参加建设部(现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科技创新课题申请评审(如“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重大课题)、课题技术报告评审(如“十一”水专项重大课题)、污水技术政策讨论等。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他又先后获任全国水工业学会理事、建设部(现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农村村镇污水治理技术委员会委员、水利部水资源论证专家、世界环境联合会(WEF)成员、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垃圾填埋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届至今)和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04年至今)等,被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授予六十和六十五周年创新科技带头人。

“市政给水排水专业有别于其他市政专业,技术更新快,设计院需保持与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和沟通,这也是这个专业迷人之处。不断创新意识和好奇心是我孜孜不倦、保持热爱专业的永恒动力。”陈伟雄说,从业30年,他多次婉拒进入政府管理体制的机会,坚持自己热爱的技术工作,与年轻工程师互动,寓教于学,不断学习、发现、研究、改进和创新,拓展新领域新行业,系统做精行业技术。

挑战高难项目,多项技术首开先河

陈伟雄对治水的执着,体现在他丰硕的设计成果上。他坦言,其主持的设计多数为技术难度大,或规模比较大且系统性复杂,或工艺要求特别的项目,“每个项目我都会经过精心策划和用心设计,不成为典型或获奖项目,决不罢休”。

其中,广州西江引水工程(设计第一标段)绝对算得上是“史无前例”。陈伟雄介绍说,作为国家重点项目、我国最大型城市水源引水工程之一,该工程首期规模350万立方米/天,投资额约90亿元,施工难度十分大。

“由于施工所处地域地质条件复杂,变化性极大,为保证施工安全,不能开挖压力管道,我们设计了15个方案,压力非常大。”说起当年的设计过程,陈伟雄感慨万千。经过多次试验和技术改进,最终,他和他的设计团队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盾构内衬钢管技术,解决了超大型非开挖压力管设置问题,并结合多个创新技术解决了特大型管道施工和安全管理问题,其中2条DN3600钢管540长跨北江沉管设计和施工难度很大,一次成功沉至指定地点,成为全国最大且最长的沉管;DN3600PCCP管的软基处理也开了国内先河,6米盾构DN4700输水管成为全国最大之一。超高难度的设计使该工程一举荣获了国家优秀市政工程金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铜质奖和广东省优秀设计二等奖等荣誉。

“引水管道里的生物孳生问题也是妨碍管道运行安全的一大难题。”陈伟雄介绍说,在西江引水工程的管道中寄生着一种叫“海瓜子”的水生物,如不加以处理,该生物就会不断生长繁殖,最终可能导致管道堵塞,若停止管道输水,该生物死后又会发臭,影响水质。为解决西江引水管道生物和运行安全,陈伟雄创新性地提出,制管时在管道内侧采用刷漆处理,使“海瓜子”无法附着在光滑的管道内壁,从而解决了该问题。由此,他还进一步负责起了为本项目而设定的2个国家课题的研究:大型原水输水管道内生物安全和运行管理安全研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技术理论。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