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阳溪、二坑溪、那考河等内河告别了黑臭水体的历史,变得清澈,没有臭味,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按照“治水、建城、为民”的理念,我市全面铺开内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12月25日,涉及13条内河38个河段总长99.4公里的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完成国家“水十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等要求的省会城市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工作任务。
凤凰江的改变—— 昔日黑水沟如今成美溪流
“河道生态浮岛开满了鲜花,真漂亮!”凤凰江水质改善后,来散步的市民逐渐增多,对整治后的凤凰江和开满鲜花的生态浮岛赞不绝口。凤凰江是南宁18条内河之一,邕江的一级支流,所在区域是南宁江南区的重要区域。以前凤凰江的水是清澈的,但由于近年来沿岸餐饮偷排生活污水,上游工厂排放工业废水,导致凤凰江一带江水逐渐变黑,一些江面的水体发黑发臭,群众都要捂鼻而过,对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整治凤凰江水质刻不容缓,南宁市对此高度重视,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河道综合整治工作。2016年底,凤凰江整治工程完成大半,但在水面截流清淤、纳污管网系统施工时,由于没有流动水体,部分生活污水仍继续偷排进河道,导致凤凰江水体又出现黑臭现象。南宁市海绵水城办(内河管理处)面向社会公开采购社会资本进行治理,利用社会资本方先进的治水技术以及丰富的河道治理经验治理凤凰江黑臭水体。社会资本方技术团队对各河段污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诊断”:凤凰江上游水域水体较好,水体稍偏绿,可闻到轻微臭气,透明度降低;上游至中游闸坝前桥底位置,水体呈黑绿,有3个排污口;闸坝前后100米位置,水体偏绿;剩余中游段,整体水质情况相对较好,水体稍微偏绿,无明显臭味;下游起点至下游在建闸坝,水体较恶劣,有3个水量较大的排污口,其中1个排污口长期在水体下,还存在医院废水排放的情况;下游段,因中游末端正修筑闸坝而截流,河道水较浅,有2个排污口,以生活污水为主,且水量少。
面对相对复杂的污染情况,社会资本方秉承标本兼治的生态治理原则,对上、中、下游设计了不同的治理方案,并且考虑到河涌经流的是居民聚集区,明确治理过程不使用强曝气、臭气大的设备,不干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于水质较好的上游水域以及部分中游段,采取表面曝氧、布设人工水草和投加微生物菌剂相结合的措施;对水质恶劣、存在多个外源排污口的部分河段,在布设人工水草、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水生植物净化、微孔曝气和一体化设备处理措施。“微生物菌剂”扮演核心技术角色,“表面曝气”和“微孔曝气”是工程技术关键,“水生植物净化”和“人工水草”作为有效辅助手段,“一体化设备处理”则是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这六大技术手段在凤凰江黑臭水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近一年的治理,凤凰江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在后续维护期内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河道底泥和水体感官有明显改善,水体无异味,透明度良好,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河道的纳污能力大大提高。
治理刻不容缓—— 多管齐下呵护绿城内河
南宁依水而生、因水而秀,河水水质是关系整个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凤凰江一样,朝阳溪、二坑溪、那考河等越来越多的内河消除了黑臭水体,旧貌换新颜。
“我市建成区38处黑臭水体全部达到初见成效的要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已实现国家规定的工作目标。”南宁市海绵水城办河道管理科科长全修道说。
黑臭水体是如何变清的?
2015年4月,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明确提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到2017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南宁市从2015年起全面开展污水直排口及黑臭水体普查,摸清黑臭主要成因。在充分掌握了黑臭水体现状及内河沿岸污水直排口的分布、流量、水质等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因后,邀请国内知名治水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近百人来“把脉问诊”,为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一河一策”思路提供方案。
为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部委办局、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南宁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根据市政府《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整改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南宁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明确责任分工、完成要求及时间进度,每周召开黑臭水体治理暨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例会,并不定期召开现场协调会,及时协调和解决存在或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加快推进项目进度。
控源截污,排口先行。我市按照“城区负责、部门合力、限时整治、严格问责”的原则,发现一个,消灭一个,绝不留情,绝不手软。对有条件“就近入网”的直接截流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不具备“入网”条件的,通过一体化设备就地处理,达标排放,回补河道。至今,累计完成了430多个污水直排口整治,大幅度削减了内河沿岸的点源污染。我市积极引入PPP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资金、技术和运营管理优势参与黑臭水体治理,一方面做好那考河、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等内河全流域治理PPP项目,另一方面将分散的11条内河19个河段打包成1个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统一治理,内容包括河道整治、截污治理、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态修复、建设污水处理厂、打造沿岸景观、海绵化改造等。根据住建部的要求,我市每周、每月、每季按时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信息平台报送进展情况。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