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北京市委常委关平委员认为,农村污水治理已逐渐成为本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短板,亟待重视和解决。
关平说,目前本市共有3938个行政村,其中352个在水源保护区内,有22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处理难度较大,农村污水治理仍面临设施运行效率不高、市场化不足、运维费和专业维护欠缺、技术指导缺乏标准、监管缺失等困难,农村污水治理已逐渐成为本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短板。
他建议,根据北京市水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污水处理方案。在水源保护涵养区,主要出水指标应严格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其他地区,建议结合实际需要,科学制定污水治理方案;对于居住分散的山区,应选择分户处理技术;对于距离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较近的农村,应就近实现城带村、镇带村。尤其是要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与处理设施同步建设,实施资金倾斜政策,加大政府财政在管网投入的力度。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