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历经10年研发的农业节水新技术项目,近日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表示,相关技术有望解决内蒙古乃至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难题。
这个“半干旱区土壤结构调理剂与保水剂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由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立项,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主要对保水剂和土壤结构调理剂的综合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项目负责人、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于健介绍说,科研人员在内蒙古11个旗县区,对马铃薯、胡萝卜和向日葵等10种作物及牧草、林木进行了试验与示范应用,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于健表示,项目研发的土壤结构调理剂可以提高水从土壤表面渗入土壤内部的能力,保水剂则可提高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少水分无效蒸发与深层渗漏,从而刺激植物根系生长。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微博]教授康绍忠领衔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表示,这个项目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国家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的情况下,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作物需水量,大大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编辑:朱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