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50年来我国水工业工程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

论文类型 基础研究 发表日期 2007-12-01
来源 《中国水工业科技与产业》
作者 陈卫,范瑾初
摘要   水工业学科是以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为基础,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对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充实、拓宽、改造和完善,或者说是新形势下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发展。  建国5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给水排水事业在解放前极为薄弱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从而促使给水排水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  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可大体分为4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1952)  在解放初期及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一方面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较小,另一方面,水源水质较.

  水工业学科是以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为基础,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对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充实、拓宽、改造和完善,或者说是新形势下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发展。
  建国5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给水排水事业在解放前极为薄弱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从而促使给水排水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
  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可大体分为4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949~1952)
  在解放初期及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一方面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较小,另一方面,水源水质较好,因而,给水的重点是取水及水的输送,排水的重点是污水的排放,水处理的比重甚小。在此发展水平上,没有形成独立的水工业体系,也无与之相应的独立学科体系和专业,仅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几所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中设有“上水道”与“下水道”两门课程,少数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这两门课程。可以说,这是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孕育阶段,为早期的给水排水技术工作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人才。
  2 第二阶段(1952. 7~1966. 5)
  建国初期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水的需求迅速增加,城市给水与排水设施有了很快的发展,在公用事业中形成了较为独立的给水排水事业。与之对应,借鉴前苏联的经验与模式,在科技教育体系中产生了隶属于土木工程学科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52年,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紧接着,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中也设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至50年代末,全国已有9所院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工程学院、兰州铁道工程学院、太原工学院)设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专科学制为二年,本科学制最初为四年,后改为五年,清华大学为六年,年招生约360人。1960年至1966年间,招生数有所增加,年均约450人。除此之外,同济大学还首办函授给水排水专业。
  在这个阶段,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教师队伍也迅速扩大,从最初由土木工程专业转向的少数教师发展到直接由给水排水专业培养的大批专业教师;学科的人才培养从最初的“为土木工程建设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发展到“为城市和工业企业的给水排水工程建设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教学方面,从前期的基本上照搬前苏联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应于我国国情的教学体制。例如,早期所用教材是前苏联教材译本,50年代末开始自编教材。最初,少数高校的给水排水实验室完全按前苏联模式建造,以后就废除了这种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也在不断修订(改)。但总体而言,由于人才培养强调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需求,毕业生按计划分配,强调专业对口。因而,给水排水工程教育和教学体制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前提下做调整修改。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在这十几年间,培养了本、专科人才4000余人。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60年代初,只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少数高校培养给水排水专业的研究生,十几年仅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0余人。因而,这一阶段的给水排水工程教育主要是中专、大专和本科生。
  3 特殊时期(1966~1970)
  “文革”开始,全国停止招生。
  4 第三阶段(1970.12~1978. 2)
  这一阶段是从工农兵中推荐学生入学,废除了高考,学制三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不大,但教师们仍在困难条件下为给水排水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努力工作。针对当时的历史条件,各高校教师自编教材,经常下工厂、下工地进行现场教学。8年间,培养毕业生近2000名。
  5 第四阶段(1978.2~1999)
  这个阶段的前期为高等教育恢复期。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入学,教学条件不很完善,但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极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保证了教学质量。此时,设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院校仅有10余所,年均招生约550人。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推动,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一给水排水事业的发展迅速,这必然对给水排水学科的教育规模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80年代开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速度加大。有一些中等学校的给水排水专业升为专科,有些专科升为本科。至80年代末,设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院校已发展到30余所,年招生近2000人。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全国设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院校达到50余所,年招生(专科和本科)近5500人。另外,给水排水专业的函授教育、成人教育及各种培训班也快速发展起来。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发展迅速。1978年,“文革”后首届给水排水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当时研究人员人数仅20余人,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少数几所高校。
  1981年,第一批市政工程硕士点(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博士点(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建立。
  1983年,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1985年,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立。
  现在,市政工程硕士点17个,博士点4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和重庆建筑大学),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远非“文革”前所能相比。据初步统计,迄今为止,仅培养博士生就近110余名,硕士生则更多。硕士和博士导师队伍大大扩大。这样,在给水排水工程方面,就形成了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多层次的教育,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
  1990年,第一届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文革”前“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继承和发展。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专业指导委员会已换届3次。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80年代初,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对教师队伍的充实,为当时处于青黄不接的师资队伍增添了新生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大批留学人员和访问学者出国并学成归来,使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更趋于合理。据调查,目前从事专业课教学与科研的教师1000余人,教辅人员近20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0%~50%(各院校差异较大),青年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20%~100%(各校差异较大),在一些重点大学,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高达30%。
  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在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指导下,已出版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已有10余种,计30余版。如《给水排水物理化学》(第2版)、《水分析化学》(第2版)、《水文学》(第3版)、《供水水文地质》(第3版)、《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第2版)、《水泵与水泵站》(第4版)、《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第1版)、《给水工程》(第4版)、《排水工程》(第4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4版)、《给水排水施工》(第3版)、《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第1版)、《给水排水工程CAD》(第1版)等。还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教材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参考书。为适应水工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由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新教材将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出版发行。
  各院校的给水排水专业实验室建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按各院校教学实验室及其实验设施的完备、较完备和设置不足来划分,其比例约为33%、57%和10%。大多数院校设有“水分析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微生物实验室”、“给水排水综合实验室”等。除此之外,有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院校还设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室,如“给水处理技术研究室”、“管道工程研究室”、“水污染控制研究室”、“微污染控制研究室”等。在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还分别建立了两个与水工业学科有关的“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教学方法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步引入课堂,如幻灯片、透影胶片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逐步增多;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也在逐渐改变,如增加课堂讨论、学术演讲等多种形式;教学要求上,也不仅仅限于课本知识,要求扩大信息量、跟踪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提倡逐步实现“讲一、学二、考三”的教学要求。
  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上,注意把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90年代中期,强调了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水工业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此,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998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也进行了重大调整。经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多次讨论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拟以“水工艺与工程”专业代替“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此,各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均做了较大改动,如调整知识结构,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发挥各校特色等。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是本专业大发展、大变化时期。这既是历史的机遇,也是时代的需要。
  6 结语
  50年来,我国高校在水工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所培养的大批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其他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水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初步统计,50年来,本学科已培养了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员及教学研究人员等4万余人,有4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回顾50年来我国给水排水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们感到兴奋,更会激励我们以豪迈的心情和不懈的努力去迎接21世纪水工业发展方向的挑战。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