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油脂废水的生物降解研究

论文类型 技术与工程 发表日期 2000-08-01
来源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年第4期
作者 赖万东,扬卓如,陈焕钦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油脂 生物降解 微生物
摘要 本研究通过筛选高效降油菌进行除油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操作条件为PH:5.5~7.0、温度:25~35℃、溶氧值5.5 ~7.0mg/L条件下,投加混菌处理24h后,废水中总油含量的去除率可达90.7%以上。另外,试验得出,在油含量E. oil≤2000mg/L时,生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标题:

油脂废水的生物降解研究

可见全文

作者:

赖万东;扬卓如;陈焕钦;

发布时间:

2000-8-1

出自: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年 第4期

关键字:

废水处理;油脂;生物降解;微生物

摘 要:

    本研究通过筛选高效降油菌进行除油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操作条件为PH:5.5~7.0、温度:25~35℃、溶氧值5.5 ~7.0mg/L条件下,投加混菌处理24h后,废水中总油含量的去除率可达90.7%以上。另外,试验得出,在油含量E. oil≤2000mg/L时,生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简介:

赖万东,扬卓如,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   510641)

  摘要:本研究通过筛选高效降油菌进行除油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操作条件为PH:5.5~7.0、温度:25~35℃、溶氧值5.5 ~7.0mg/L条件下,投加混菌处理24h后,废水中总油含量的去除率可达90.7%以上。另外,试验得出,在油含量E. oil≤2000mg/L时,生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关键词:废水处理;油脂;生物降解;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X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55(2000)04-0021-03

Study of Bio-Degradation of Greasy Wastewater
LAI Wan-dong, YANG Zhou-ru , CHEN Huan-qin

  Abstract: Tests were made for grease removal by screening of high-efficiency grease-degradating  bacteria. Results of the tests show that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PH=5.5~7.0,temperature=25 ~35℃and dissolved oxygen value=5.5~7.0mg/L,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i.e.24 hours after mixed bacteria were added in , the removal rate of the total grease content in the wastewater may reach 90.7% or higher. The tests also show that in case of E. oil≤200mg/L the bio-chemical reaction should be a primary reaction.
  Key words: wastewater treatment; grease; bio-degradation; microorganism

概述

  油脂废水是含油废水中的一类,在食品加工、肉类联合加工、合成洗涤剂厂及餐饮业的生产过程中都不断有这类废水排出。由于此类水中多数含有表面活性剂物质,油脂呈现出良好的乳化性和亲水性,少量油脂就能导致水体CODcr、BOD5的值迅速超高,更增加了处理的难度[1,2]。对这类废水若用化学絮凝、吸附、臭氧氧化、电解等方法处理,不但效果不明显,且投资大,流程复杂,化学法还有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相比之下,由于微生物能利用油脂作为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3,4],并在酶的催化下将其水解成甘油、脂肪酸,最后降解为H2O、CO2等代谢产物。因此,生物法具有成本低,投资省,无二次污染的优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逐渐形成热点,但目前文献多集中于石油类的研究[5,6,7,8,9],对油脂废水的报导还不多见[10]。本研究以油脂为生长限制性底物,筛选出2株高效降油菌进行除油实验,同时还考察了混菌对油脂的降解条件,并对其生化反应动力学作了初步讨论。

1 实验内容与方法

1.1 富培养基
  牛肉膏:1g,蛋白胨:2g,酵母膏:1g,NaCL:1g,H2O:200mL,PH:6.0。
1.2 无机盐培养液
  K2HPO4.3H2O 1 g/L,KH2PO4.3H2O 1 g/L,Na2HPO4.3H2O 1 g/L, NaCl 0.5 g/L,MgSO4.7H2O 0.05 g/L。
1.3 分析项目与仪器
  pH测定用玻璃电极酸度计;溶氧值用MO128型溶氧测定仪;油含量Eoil(mg/L)使用OCMA-220型油份浓度分析仪(Eoil值代表废水中的总油含量);菌体重用Stuorali电子分析天平。
1.4 高效降油菌的分离及驯化
  将取自油脂加工厂废水的活性污泥悬浮液接种于含油300mg/L无机盐培养液中,置于30℃恒温摇床上进行培养,每24h后补充少量油脂,7天为一周期,每周期结束后将老菌液逐步移至油含量为600mg/L、900mg/L、1200mg/L......3000mg/L的无机盐培养液中进行驯化,最后划平板分离,并将分离纯化到的单菌移种到斜面上保存。单菌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和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xylosoxidansss)。
  将分离到的单菌移至同一富培养液中驯化培养,每48h后,将菌液一分为二,分别加入同样体积的富培养液中进行增殖,重复此步骤多次,16天后将所有细胞悬液用离心机分离(9000r/min)10min,将菌体收集集中,再用0.02mol/L,pH=7的Na2HPO4-NaH2PO4缓冲液洗涤3次,用无菌水将菌体洗至消毒过的烧瓶中待用。

2 结果与讨论

  生物降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化反应体系,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除了菌种和基质的结构特性外,还包括基质浓度和操作条件的影响。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才能够存活、生长和繁殖,其中温度、pH值、溶氧值等操作因素对它们的影响较大,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2.1 废水初始pH值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在初始油含量E.oiL=1500mg/L条件下,控制T=30℃,n=200rpm,投菌量=5.8g(湿重)/L,改变水的PH值,6H及24h后分别测量水中油含量的除去率,其结果见图1。

  由图1表明,在PH=5.5~7.0之间,混菌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油脂浓度,并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除油率逐渐增大,当HRT=6h时,除油率为53.4%~67.0%;当HRT=24h时,除油率达79.5%~88.6%,另外,当PH<5.0或>9.0时,不利于水中油脂的去除,除油率迅速降低。
  分析认为,PH值对除油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细胞内酶分子的活性作用上,随着PH值变化,酶分子上的酸性及碱性氨基酸侧链基团处于不同的解离状态,具有催化活性的基团在总酶量中的比例不同,使得酶分子的催化能力也不一样。在PH=5.5~7.0范围内,总酶量中活性基团的比例迅速增加,酶分子的催化能力增强,混菌对油脂降解力增大。
2.2 温度的选择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状况下,即=E.oiL=1500mg/L,PH=6.5,n=200rpm,投菌量=5.8g/L(湿重),控制不同的环境温度,测量总油量在水中的降解率。其结果见图2。

  从图2可看出:混菌最适降解温度为25~35℃。在此范围内,微生物繁殖速率加快,24h后除油率可达61.6%~88.7%,并以30℃时除油效果最佳,除油率达90%左右,以后再升高温度,除油率不但不升反而略有降低,37℃时测得除油率仅为67.5%。另外,低温对除油也不利,当T=20℃时,除油效果明显下降,除油率为48.2%;当T=15℃时,除油率仅为32.0%。因此,可看出,除油菌属嗜温菌类(Mesophiles),在高温及低温状况下,部分细菌进入内源呼吸期,开始代谢自身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并逐渐死亡,此时,细菌的生长、繁殖速率放缓,导致除油效率下降。
2.3 废水中溶氧值的选择
  在T=30℃,PH=6.5,E.oiL=1500mg/L条件下,分别调节不同的摇床转速,测定水中的DO值,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废水中溶氧值与转速的关系(T=30℃)
转速/rpm060100140180220260
溶氧值/(mg.L-1)0.703.514.905.286.197.017.10

   随后,控制上述条件不变,向废水中投加相同体积的菌液(5.8g(湿重)/L)/L),调节摇床转速,测得在不同溶氧值下油含量的去除率,其关系曲线见图3。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摇床转速的增大,水中溶氧值不断增大。其次,从DO与除油率关系曲线可知,在DO<6.19mg/L范围内,除油率随溶氧值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DO=6.19mg/L时,除油效率到达较高值,约为90.7%左右,此后,除油效率提高幅度不大,随溶氧变化放缓。分析认为,本实验条件下,由于菌体能均匀地悬浮于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物的分散都非常有利,氧在生物相间的传质阻力也可忽略,生化反应控制步骤仅取决于氧在气—液间的传质速率。随着摇床转速增大,引起水中溶氧值不断增加,气膜和液膜的厚度减薄,气液相的接触比表面积增大,氧传递阻力减少,氧传质速率提高,油脂降解速率增大;当DO=6.19mg/L时,氧传质速率与油脂降解率相匹配,达到了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除油率达到较高值?90.7%。此后,当溶氧值继续增高时,整个反应过程受菌体自身生长及代谢速率制约,导致总降解速度增加不快。另外,经处理后,水中异味明显消失,说明菌体对异味消除有一定成效。
2.4 油脂降解动力学
  考察有机物降解速率是定量掌握其生物降解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取一定量的菌悬液接种于含油废水中,控制温度为30℃,n=220rpm,ph=7.0,考察混菌对初始油含量从500mg/L至4000mg/L范围内油脂的降解效果,结果见图4。

  图4说明在相同的投菌量及初始油含量下,除油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如,油含量E.oiL=1000mg/L时,HRT=12h后,除油率为89.5%,HRT=24h后,除油率增大到98.0%。另外,在同一时间内,除油率随着油值增大而减小。当油含量E.oiL≤2000mg/L时,混菌对油脂的降解效果很好,HRT=24h后,除油率最高可达到99.6%左右,几乎完全降解;而油含量E.oiL>2000mg/L后,除油率迅速下降,当E.oiL=4000mg/L时,HRT=24h,测得除油率仅为42.5%。此现象说明E.oiL=2000mg/L是一个临界点,油脂浓度高于临界点值后,对微生物的活性会产生抑制作用,生化反应为基质控制步骤,水中油脂浓度的越高,生化反应速率越低。此时,若想提高整体除油效果,应考虑增设除浮油或稀释等预处理手段加以辅助。
  另外,在油含量E.oiL≤2000mg/L范围内,生化反应为一级反应方程(见表2),但随着初始油含量的增大,生化降解速率常数却逐渐下降。

表2  油脂降解动力学方程
总油含量/(mg.L-1)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
500lnS=0.2612t+509.660.9909
1000lnS=0.1537t+884.680.9873
1500lnS=0.1298t+1126.50.9689
2000lnS=0.0968t+1521.00.9436

3 结论

3.1 筛选出的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产碱杆菌(Alcaligenes xylosoxidansss.)是高效降油菌。试验结果表明,混菌对油脂的最适降解条件为PH:5.5~7.0,温度:25~35℃、溶氧值5.5~7.0mg/L之间。在此范围内,氧传质速率与生化降解率相匹配,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此时的除油率达到一个较高值。
3.2 当油含量E.oiL≤2000mg/L时,混菌能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油脂成分,投菌时间HRT=24h后,除油率最高可达到99.6%左右,几乎完全降解。当油含量E.oiL>2000mg/L以上,油脂浓度对微生物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生化反应为基质控制步骤,反应速率随水中油脂浓度的增高而降低。
3.3 当油含量E.oil在0~2000mg/L范围内,油脂降解过程是一级反应。但降解速率常数随初始油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3.4 驯化周期,菌种量及其投加方式,生物反应器结构等因素对除油率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N.G.Wakelin, C.F.Forster.Aerobic Treatment of Grease-Containing Fast Food Restaurant Wastewater[C].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1998,76(1):55 ~61.
  [2]G.Spain,M.Rafael,J.Mellado,R.Miguel.Pollution in Four Tributaries of the Guadalquivir River in Cordoba County[J].Europea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1995,5(1):14~18.
  [3]Thomas M.Walski,R.Bernard Biga.Case Study in Sludge Handling [C].Proceedings of the 1991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991,8(10):667~672.
  [4]金志刚,等。污染物生物降解[M].武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5]K.Chin Kee.Evaluation of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Processes for Petroleum Refinery Wastewater[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4,29(8):47~ 50.
  [6]S.Syamsiah.A.Krol,Lindsay Sly,Peter Bell.Adsorption and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Oil Shale Retort Water[J].SPE Production Engineering,1993,72(6):855~861.
  [7]P.L.Dold.Current Practice for Treatment of Petroleum Refinery Wastewater and Toxic Removal[J].Water Pollu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Canada,1989,24(3):363~ 390.
  [8]V.Eroglu,I.Ozturk,H.A.San,I.Demir.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Alternatives for Wastewater from an Edible Oil Refining Industry [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0,22(9):225~234.
  [9]Riitta H.Kettunen,Esa M.Pulkkinen,Jukka A.Rintala.Biological Treament at Low Temperatures of Sulfur-Rich Phenols Containing Oil Shale Ash Leachate[J].Water Research,1996,30(6):1305~1402.
  [10]Kwaku Tano-Debrah,Seijiro Fukuyama,et al.Inoculum for the Aerobic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ats and Oils [J].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9,69(2):133~139.


作者简介
赖万东 (1967-),女,博士生研究生.

删除记录

修改记录

关闭窗口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