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现状与展望

论文类型 技术与工程 发表日期 2000-03-01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第3期
作者 解利昕,阮国岭,张耀江
关键词 反渗透 淡化 技术现状 展望
摘要 解利昕1,阮国岭2,张耀江2 (1.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 300072;2.国家海洋局 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天津 300192)   摘  要:介绍了国外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和国内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实例,对国内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

解利昕1,阮国岭2,张耀江2
(1.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 300072;2.国家海洋局 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天津 300192)

  摘  要:介绍了国外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和国内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实例,对国内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
  关键词:反渗透;淡化;技术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TU99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00)03-0024-04

  世界淡化水的总产量从60年代至今已经增长到2 300×104m3/d,而且还在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供养的人口不仅有中东的若干国家,还有美国、俄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达1亿之众。从海水淡化的技术种类来说,目前主要的还是蒸馏法,但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由于其设备投资省、能量消耗低、建造周期短等诸多优点,近10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产水规模已经达到11×104m3/d,在21世纪将与蒸馏法一起成为海水淡化的主导技术。?

1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国际现状

  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反渗透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目前反渗透膜与组件的生产已经相当成熟,膜的脱盐率高于99.3%,透水通量大大增加,抗污染和抗氧化能力不断提高,销售价格稳中有降;反渗透的给水预处理工艺经过多年的摸索基本可保证膜组件的安全运行;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以上措施使得反渗透淡化的投资费用不断降低,淡化水的成本明显下降。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技术进步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 反渗透膜的性能明显提高[1]
  1978年成功地开发了海水淡化反渗透复合膜(采用脂肪族聚酰胺复合物为材料)至今,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海水淡化反渗透复合膜的性能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的反渗透复合膜系采用芳香族聚酰胺的材料,特征水通量是1978年的2倍,盐的透过率大约为1978年的四分之一。如此的技术进步使得海水淡化制取饮用水从原来的二级流程简化为目前的一级流程,且膜的价格稳中有降。
  ② 功交换器的研制成功[2]
  据报导,一种新型能量回收装置已经成功地用于New Providece岛的13600m3/d和Cayman岛的5000m3/d海水反渗透淡化系统上。这种能量回收装置称为功交换器,将排放的浓盐水压力传给补给海水,转换效率高达89%~96%。由于浓盐水的能量回收充分,据测算系统的吨水能量 消耗仅为2.6kW·h。这种功交换器是1998年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一个新里程碑,更为意义重大的是该数据是从商业规模的淡化装置上得来的。
  ③ 段间能量回收透平的成功应用[3]
  1996年6月,佛罗里达水服务公司(Florida Water Service Corp.)在Marco岛对现有的15000m3/d苦咸水淡化系统进行了工艺改造,使第二段排放的浓盐水通过段间能量回收透平用于提高该段的进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第二段膜堆的产水量。通过如此改造,系统的产水量增加3780m3/d,增幅达25%。段间能量回收透平适合于苦咸水或盐含量较低的海水淡化系 统,它可以增加系统的产水量或降低系统的能量消耗。?
  ④ 微滤技术用于海水预处理[1]
  鉴于传统地加入化学药剂和二级过滤的预处理技术不一定能很好地去除进料海水中 的胶体类物质,提出了利用膜处理作为反渗透预处理工艺流程。该流程的核心是采用大孔径中空纤维超滤或微滤膜,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0~20)×104u,微滤膜的孔径为0.2μm。经过 一定的工业规模运行,膜技术的预处理工艺已经基本成熟,并具有如下两个新颖性能:a.可自动、频繁脉冲式冲洗中空纤维管(某些型号采用反洗),其特点是通过短时间的停运来保持稳定的产水通量。b.可在一很低的横流速度下工作,甚至可以在单向流动状态下工作(全流过滤)。
  采用微滤(或超滤)作为海水反渗透的预处理,不需要加入絮凝剂、杀菌剂和余氯脱除剂等化学药品,同时也省去了保安过滤器,将反渗透的进水水质从传统处理方法的SDI<3改进到SDI<1,且不使反渗透的预处理成本明显增加。此技术由于改进了进水水质,不仅延长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而且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回收率、降低运行费用。?
  ⑤ 纳滤技术在预处理中的应用[4]
  沙特阿拉伯的SWCC成功地开发出了纳滤(NF)作为海水的预处理技术,用于脱除硬度和总溶解固体,从而提高海水反渗透的操作压力和系统的回收率,保证膜组件的运行安全。基于同样的道理,纳滤也可以用于多级闪蒸和多效蒸馏的给水预处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温度,从而提高造水比。如采用纳滤作为海水预处理,并将海水反渗透和多级闪蒸结合起来,可以使系统的回收率提高到90%。SWCC公司已经将纳滤作为海水预处理的技术申请了专利。?
  ⑥ 淡化成本的明显下降
  由于膜的性能不断提高,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性能持续进步,各种预处理新工艺的不断 提出,促使设备的运行管理更为简单;更由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倾向,加大了海水淡化工程公司之间的竞争,使得设备的投资费用不断降低,从而使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造水成本不断下降。其明显例子是塞浦路斯[4]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对2×104m3/d的海水淡化工程进行国际招标,淡化水的最低报价从1995年的1.22美元/m3下降到1998年的0.782美元/m3,下降幅度高达36%。

2 国内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

  初步估计,国内运转的产水量大于100m3/d的反渗透淡化装置总数量不少于500台。 这些反渗透淡化装置的淡化对象大多数属于地表水、自来水或苦咸水,用于海水淡化的只有浙江省嵊山镇的500m3/d反渗透淡化工程、浙江省嵊泗县马迹山的350m3/d反渗透淡化 工程以及辽宁省长海县的1000m3/d反渗透淡化工程。另外,河北沧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 司于1999年进行了18000m3/d高浓度苦咸水淡化工程的招标,预计该工程将于明年底投 产运行。表1列出了以上四个工程的技术参数。

表1 国内四个海水苦咸水淡化工程的技术参数 工程名称 嵊山镇
海水淡化工程 马迹山
海水淡化工程 长海县
海水淡化工程 沧化公司
苦咸水淡化工程 设计产量(m3/d) 500 350 1000 18000 装置数量 1 1 1 4 取水方式 沙滩沉井 开放取水 开放取水 深井水 原水浓度(mg/L) 25000 23000-34000 32700 12400 预处方式 多介质+活性炭 多介质+细砂 多介质+细砂 多介质+细沙 灭菌方式 电解海水 电解海水 电解海水

加NaOCl 絮凝剂种类 FeCl3 FcCl3 FcCl3 聚合氯化铝 还原剂种类 NaHSO3 NaHSO3 NaHSO3 NaHSO3 阻垢剂种类 硫酸 HCl 无 Floccon260 反渗透膜数量 42根8寸膜 30根8寸膜 108根8寸膜 1080根8寸膜 压力容器数量 7EB/SP6 5EB/SP6 18E8/SP6 180E8/SP6 膜的排列方式 单级单段 单级单段 单级单段 一级二级(2:1) 高压泵种类 高速离心泵 高速离心泵 三柱塞泵 多级离心泵 高压泵数量 1 1 2 4 能量回收透平型号 1×HTC150 1×HTC225HR 1×HTC450 4×HTC450 能量回收方式 原水泵后增压 原水泵后增压 原水泵后增压 段间增压 设计操作压力(MPa) 5.5 5.5 5.0 4.2 产品水TDS(mg/L)   211(海水3.4%) 220-370   回收率(%) 35 36.1-39 38-40   设备供贷方式 全套引进 引进设备国内组装 主体设备引进 引进设备国内组装

3 国内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四个海水(苦咸水)淡化工程中有三个已经投入运行使用,从运行的实际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嵊山镇和长海县的海水淡化工程在天旱无雨、水库枯竭的情况下,保证了海岛人民的饮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效益。从主体设备的供货渠道上看,其中两个工程的设备供货是引进器件的国内成套,说明国内已经基本掌握了海水反渗透淡化工程的设计、供货、安装、调试的相关技术,走过了产业化的大部分路程。然而,投入运行的三个海水淡化工程在运行期间也暴露了一些工程技术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是:?
3.1 高压泵的选择
  投运的三个海水淡化工程有两个使用了高速离心泵作高压泵,另外一个使用了三柱塞泵作高压泵。嵊山镇的海水淡化用高压泵曾发生抱轴现象而被更换,长海县的高压泵运转噪音高达105dB,超过了我国的往复泵的噪音标准(95dB),且在运转过程中发生高压泵的弹簧断裂导致设备停机,由于没有备品备件供应,在大连加工了同等的弹簧才解决了问题。由于高压泵噪音超标,目前正在进行隔音降噪处理。沧州的苦咸水淡化使用的是多级离心泵,使用效果 有待验证。从目前的情况看,根据不同的淡化规模选择高效率、合适的高压泵是反渗透海水淡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预处理工艺有待优化
   嵊山镇的海水淡化采用了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两级预处理流程,过滤速度分别为8m/h 和10 m/h,预处理的结果保证了进入反渗透海水的污染指数<4,大部分时间在2~3之间。长海县的预处理流程采用了多介质过滤、细砂过滤两级预处理流程,过滤速度分别为9 m/h和5 m/h。由于取水方式不同,经预处理后的进水污染指数在2.8~3.4之间,达到了反渗透的进水要求。但对于不同的海水水质,如何优化预处理的工艺流程,恰当地选择预处理滤速从而达到保证预处理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和预处理成本的目的,是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和设备供货厂商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3 设备和管道腐蚀防护水平有待提高
  反渗透海水淡化由于海水的腐蚀性强、工程难度大而有别于一般的苦咸水淡化,工程设计和设备供货单位应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目前投运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设备、管道的腐蚀防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如马迹山的海水淡化工程由于设备和管道腐蚀问题,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转,目前正在进行防腐的技术改造;嵊山镇海水淡化工程的预处理和高压管路也发生了明显的锈蚀;长海县海水淡化工程的预处理设施防腐处理不彻底,发现罐体的内部腐蚀,使得铁锈类金属氧化物堵塞保安过滤器,导致保安过滤器滤芯的频繁更换,进口设备的高压阀门、保安过滤器等也发生锈蚀。这些腐蚀现象的发生,有些属于设计不当造成的,有些属于供货厂家没有完全按照设计要求供货造成的。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将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淡化装置的利用率和服务年限。
3.4 工程设计和设备供货的资质需要规范
  海水淡化技术是海洋资源利用技术的重要领域,海洋开发的特点是高投资、高风险和高利润。海水淡化的工程设计和设备供货是结合了多种海洋学科、材料与防腐等技术在内的综合技术,对工程设计和设备供货的厂商均应有严格的资质要求。海水淡化技术将是下世纪解决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不足的有效途径,许多企业看上了这一点,纷纷介入海水淡化和水处理行 业,在推动了该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序竞争,使得海水淡化和水处理市场良莠不齐。如果不加强管理,规范工程设计和设备供货的资质,建设单位从地区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选择设备供货和工程设计单位的结果,将会对工程造成损失和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4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对策

  鉴于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以促进技术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化。?
4.1 加快海水淡化用反渗透复合膜的研制
  目前,国内海水淡化所用反渗透复合膜均从国外进口,国产反渗透膜与国外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渗透膜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核心,反渗透膜的国产化与产业化不能解决,势必影响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我国海水反渗透膜的研制已经具有三个五年计划攻关的良好基础,国家应进一步支持海水反渗透膜的研制,使得在“十五”期间形成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的技术突破,尽快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化,在促进国内反渗透淡化技术发展的同时,进入国际市场。
4.2 解决反渗透海水淡化配套设备的国产化
  在反渗透膜选定的情况下,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能量消耗等指标主要取决于选用的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效率。目前,国内海水淡化所用高压泵和能量回收透平都是从国外进口,其零备件也得从国外进口,在浪费外汇额度的同时也给设备的维护带来许多不便。国内的多级离心泵、柱塞泵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被成功地用于油田注水,经过适当地攻关,完全可以生产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高压泵。能量回收透平的技术核心是高速叶轮的制造,国内的三元扭曲叶轮制造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并被广泛地用于进口压缩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改造,经过科技攻关,完全有可能实现能量回收透平的国产化,达到提高性能、降低造价的目标。只有实现了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透平的国产化和产业化,才有可能实现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的产业化,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跻身国际海水淡化市场。
4.3 强强联合,优化工程化技术
  反渗透膜、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国产化只是解决了反渗透淡化工程的器件和设备问题。性能优良的器件和设备组合不一定形成运转良好的淡化工程,因此,反渗透的工程设计技术急需优化。优化的方式可〖JP2〗采用强强联合,集合国内的优势力量攻克海水反渗透的海水取水、海水预处理和反渗透主体设计等技术关键,形成工程设计的优化技术集成,在此基础上建立海水反渗透工程设计的国家标准,指导海水反渗透的工程设计和供货,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4.4 加强管理, 规范资质
  海水反渗透淡化工程属于海洋工程。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此方面的管理,规范工程设计和设备供货厂商的资质,做到持证上岗,杜绝无证经营,用管理和法律手段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Mark Wilf Ph D, Kenneth Klinko.采用新的前处理方法和改进膜性能对RO海水淡化系统设计的影响[A].美国海德能公司《分离膜技术应用论文集》[C].1998 .
  [2] Scott A, Shum Way. The International Desalination & Water Reuse,1998,8(4):27.
  [3] Steven J Duranceau et al?.The International Desalination & Wat er Reuse,1998,8(4):34.
  [4] Hassan A M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Desalination & Water Reuse ,1998,8(4):53.
  [5] Costas Pappas. The International Desalination & Water Reuse,1997 ,7(3):28.


电 话: (022)23003934?
传 真: (022)23360732?
收稿日期: 1999-09-28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