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碧水源:在MBR基础上全面开花

时间:2011-03-28 09:43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中国水网编者按:2010年的中国水务市场不能忽略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碧水源”,下同)这个名字,它不仅创造了创业板估值的记录,而且点燃了无数环保企业家的资本野心。虽然碧水源称自己的利润主要来自膜设备和工程,但是奇高的募集金额将其推向了水务投资,使其成为水务投资企业的一员,成为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中的年度新星。同时,2010年,借助上市,碧水源涉足许多领域,它的发展战略、发展前景值得关注。尽管碧水源的发展还伴随着一些悬念,但是,我们期望和相信碧水源会在水业竞争的艰途上顺利前行。

  碧水源创建于2001年,自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难题。2010年4月21日碧水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为水处理工程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近日,碧水源宣布将进入净水器市场,计划三年左右进入领导品牌行列;同时,开始涉猎污泥处理等领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的采访,再一次让我们印证了这句老话。

  成功来源于努力创新

  “非常感谢中国水网举办的2010年度水业评选活动,碧水源公司的此次入选‘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得到了各位领导、专家、客户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我代表碧水源公司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说,碧水源发展至今整十年,公司始终坚持以膜技术为核心解决方案治理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在国内做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工程,在国家重点关注水环境敏感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4月,碧水源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公司技术能力、资产和资本运作能力都得到较大的释放,获得更快的发展。董事长文剑平认为碧水源入围“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的最本质的原因在于,碧水源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公司,长期以来坚持自主创新,开发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膜材料制造、膜设备制造和膜应用工艺技术,是世界上同时拥有上述三项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公司之一;碧水源作为中国污水资源化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先者,采用膜技术解决我国“水脏、水少和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实现膜处理工程总量超过每天300万m³,每年产生高品质再生水超过10亿m³,位居世界前列,公司未来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前景美好。

  2010年,碧水源硕果累累

  2010年对于碧水源来说是辉煌的一年,除了在创业板上市以外,碧水源在北京怀柔“中关村创新基地”建成了高水准的膜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中心,他们的生产工艺、膜片品质、膜丝种类和膜生产能力都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仅高强度PVDF膜的生产能力就达200万平米/年,同时,湿法、热法高品质多种超滤膜也于2010年底投产,总产能达150万平米/年,产品供不应求。

  继太湖流域之后,碧水源成功拓展了云南市场,于2010年2月成立了云南城投碧水源公司,目前,环滇池流域治理,昆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以及未来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治理都很认同碧水源的膜技术和整体实力,同时公司在太湖流域、南京、湖南、湖北、天津、河北等地市场和项目进展也较顺利,预计2011年北京以外的外地市场产值贡献比重可达60%以上。

  在拓展市场的同时,公司的业务领域也得到了拓展,成立了北京碧水源净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民用净水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关注民生。同时公司还收购了普瑞奇环境工程公司,重点拓展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之后,公司还成立了污泥处理事业部,进入固废领域。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碧水源作为“国家第三批创新型企业”和“首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非常重视研发和人才建设,今年公司已成功申报博士后工作站和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联合国内17家单位发起成立膜生物反应器(MB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招聘了众多海外人才。

  碧水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极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项目服务能力。文剑平董事长说:“碧水源膜产业链涵盖了从膜材料生产、膜设备制造、膜工艺设计到膜技术应用工程建设、运营服务这些关键核心环节,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碧水源发展的历程就是中国MBR发展的历程”,文剑平董事长自豪的说,但我们始终很清醒,碧水源能成功上创业板,首先是符合国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宏观大环境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其次在于碧水源始终苦练“内功”,视创新为生命,自主开发的40余项专利技术,填补国内多项空白,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等荣誉。

  碧水源长期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和膜产业发展方向,十年来坚定不移、勤奋努力,得到了政府、客户和广大股民、同行的认可。文剑平董事长表示碧水源会继续创新进取,不断完善、发展MBR技术,攻克难关,不负众望。同时,他期待更多的环保公司能够上市,脱颖而出。

  膜的魅力

  5年前,膜技术在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较慢,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投身膜领域,膜处理污水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领域均涉及到膜科技产业的内容,《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

  膜技术的应用前景已不容置疑。目前,碧水源致力于攻克应用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快速做大膜技术应用市场蛋糕的过程中,碧水源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整体提高国产膜材料品质和膜设备性能,以及膜工艺系统设计和运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使国内膜技术应用市场更成熟,膜企业成长更健康,膜产业发展更可持续。去年12月份,碧水源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环科院、天津膜天膜、海南立昇、华北院、西南和中南院、无锡市政院等共18家单位,发起成立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碧水源作为首届联盟理事长单位,通过联盟技术创新资源优势和产业链资源集聚的优化配置,突破MBR技术发展的瓶颈,带动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自主创新力量及MBR污水资源化产业,使之成为解决我国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依靠技术。

  有发展就会有竞争。目前,国内外不少企业都在从事或关注MBR这一领域,碧水源目前占全国市政污水MBR市场约60%以上的份额,具有整体技术能力和实力,特别是在万吨以上大型MBR项目上,碧水源更是业绩众多。

  近年来,从事膜技术的企业的发展迅速,MBR蛋糕越做越大。文剑平董事长认为,MBR技术门槛较高,从膜材料、膜设备到膜工艺系统设计和应用,都不是一个企业简简单单就能做好的,但是,任何时间,碧水源都会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努力扎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做大做强MBR产业,为国家解决水环境问题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义务。他说:“解决中国仍至全球‘水脏、水少’的问题,出路就在膜技术!通过规模化来降低成本,通过创新攻关来降低运行能耗,这两个方面都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解决”。

  技术+资本+管理,形散神聚

  碧水源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是用膜技术解决我国“水脏、水少和饮水安全”问题。在以膜技术为核心的业务基础上,碧水源开展投资运营业务、饮用水处理业务,使公司的业务方向得到拓展。

  “十二五”期间将有大量的污水厂要提标改造,大量的再生水厂要改造建设,自来水厂也要按106项新标准提标改造或新建,这给膜处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碧水源亦将带着先进的膜技术产品和资金,在某些市场区域和项目运作中,通过“技术(产品)+资本+(运营)管理”的模式,使公司的业务经营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而且这种模式是以碧水源膜技术产品服务为内涵,确保碧水源项目的技术含量、核心价值和服务增值,并有效的补充EPC经营模式。

  水务行业与碧水源的“十二五”之路

  “十一五”期间中国水务行业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发展非常迅猛,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整合,形成当前水务市场大的格局。“十二五”期间,结合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和国家水利发展规划,水务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将从先前重点关注污水治理转移到加强污水资源化、污泥处置以及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保障供水和饮用水安全处理这一更高领域中来,解决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带的“水脏、水少和饮水安全”问题,进而解决我国“水危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务行业管理上还需提高标准,严格执法,在行业发展上我们要攻克核心技术,创新占领技术高地,而不是搞简单的‘拿来主义’”,文剑平董事长说。

  “十一五”期间,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碧水源及时、规范、透明的披露信息并接受大家的关注和监督。“十二五”期间碧水源将立志成为解决我国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依靠力量,成为我国自来水厂建设和保障饮水安全的骨干力量;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微滤中空纤维膜品质和产能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O低压反渗透膜品质和产能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MF/UF/RO三膜工程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年销售收入较大规模的增长。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启年,碧水源计划重点做好高碑店100万吨、小红门60万吨(CMF工艺)再生水项目,加强重点区域市场的深度开拓,加强膜技术在自来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以及碧水源民用净水设备和产品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同时加快膜产业基地三期建设,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项目订单需求,并不断完善膜丝、膜元件、膜组器的系列化、标准化工作,加强新型膜材料、新一代节能降耗型膜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和新工艺。

编辑:孙宁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