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芦泾水厂“践行”短流程净水工艺

时间:2009-03-13 08:41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张倩

评论(

从轰动一时的无锡水危机,到沸沸扬扬的盐城水污染,供水水质的安全问题牵动着亿万国人的敏感神经。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即将于2012年开始全部执行,106项饮用水水质的“硬性指标”也正使原水净化处理方面的文章越做越大。

短流程净水工艺由中试跨向工程应用

此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净水工艺的发展长期受困于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能耗高、占地大的怪圈。而被公认为水质提高“一等功臣”的膜产品,也始终由于昂贵的成本未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而于2009年1月6日经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圭白院士等众多知名专家中试鉴定的“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却突破了原有瓶颈,成为净水领域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据“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课题组技术总顾问何寿平先生介绍,该课题是在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研制成功的PVC合金超滤膜的基础上,经过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南通市自来水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取得了阶段性中试成果。该课题的中试研究过程得到了南通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顾宇人等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

该成果提出了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集絮凝、超滤、污泥浓缩于一体的短流程工艺;该工艺突出了低跨膜压差、低通量的理念,充分利用水厂原有工作水头,采用分膜单元运行方式,减轻了膜污染,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浑浊度低于0.02NTU,生物安全性大幅度提高;该工艺节约用地,节省投资,为老水厂改造和新建水厂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符合资源节约型产业化发展方向,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3月4日,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贤在接受中国水网记者采访时透露,南通自来水公司旗下的芦泾水厂日前已签约为“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工程试点,将见证该工艺由中试步入到具体项目应用的重要历程。据了解,今年下半年,经过工艺改造后的芦泾水厂将会进行成果鉴定。“只有真正经过项目鉴定的工艺才会更有推广价值!”沈国贤十分肯定地说。

“三大法宝”降低工艺成本

新工艺的诞生着实令人欣喜,但关乎能否大规模推广的成本问题更受到关注。

据了解,南通和许多城市一样也正面临着老水厂急需改造和百姓敏感于水费提高的尴尬局面。

谈到“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在芦泾水厂的应用,沈国贤之前紧皱的双眉瞬时舒展开来,并露出了浅浅的笑容:“应用该工艺,通过综合手段,可以实现建设成本降低和运行成本的相对降低。”沈国贤举例说,“如果净水工艺的改造原本需要增加1毛的运行成本,现在只需增加6分。”

是什么实现了成本的大幅下降?

法宝一便是实现建设成本下降的短流程设计。短流程的设计正迎合了南通土地紧缺的现状,土地节约了,成本也就随之降低了。沈国贤介绍,所谓的短流程是指将膜直接放在沉淀池里面,由膜出来的水直接进入到清水池中,而且通过实验研究,水质已可达标。而滤池则被推上了“候补席”。“滤池可以在遇到突发事件,膜不能正常使用时,使净水流程按照常规工艺正常运行。” 沈国贤说。

法宝二则是帘式膜在该工艺中的使用。相对于一般使用的柱式膜和板式膜,帘式膜的成本是最低的,可以相对降低投资成本。

而对于运行成本的降低, 则是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来实现的。“在温度适中时,自来水通过自身重力流经过膜,从而减少能耗;只有在温度较低,膜通量相对减少时,才会启动加压,使膜通量达到正常标准。这样便可以实现运行成本的降低。”沈国贤解释说。

工艺改造如何应对微污染水源和水质突变?
  
  “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中试结果在通过鉴定的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微污染水源条件下超滤预处理技术,以及突发水质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的两点建议。

那么,在芦泾水厂的工艺改造过程中,应当如何操作呢?

首先对于水源的微污染问题,沈国贤介绍说,很多地表水都存在微污染的问题,微污染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质污染所导致的。而目前对于“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的改造,沈国贤带着几分神秘向记者介绍了一种崭新的理念:“我们正在研究如果将污水处理中一级B升级为一级A改造中的技术,反过来应用于供水处理的前端。”

当谈到应对突发的水质事故,沈国贤表示,重点将放在备用系统的研究上:“在膜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增加其他技术措施来实现供水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是相当重要的。”

编者手记:任何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与实践,路程都是艰辛而漫长的。任何理念的应用都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与时俱进。在我们为了新理念出现而欣喜的同时,切不可急于求成,应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坚持进行论证与试验。正像沈国贤在接受采访时始终强调的一样:“既然要推广技术,就一定要稳定可靠。自来水厂关系到百姓的饮水安全,切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编辑:张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