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城市分质供水的是与非

时间:2008-05-06 08:49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编者按:近来,很多城市开始推行分质供水,分质供水在国外有很多的例子,但在我国实行的还比较少,而且,关于分质供水在我国的适用性,不同的学者和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中国水网刊登此文仅供网友参考与讨论。

所谓分质供水是指根据用户对水质的不同需求分别供给,双管同时使用,管路分开,分别计量,分别计价的一种供水方式。

水资源现状分析

近年来,“水荒”、“水危机”“水质恶化”等字眼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水荒问题困扰着世界,也困扰着中国。据统计,全球水资源中淡水所占比例仅有1%,而这仅有的百分之一中,其中的三分之二又都分布在北极、南极及高山冰川等一些极地;在我国,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根据水利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总数为2.81亿立方米,绝对量还算丰富,但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因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列世界第88位。而且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水资源每年在递减。从淡水资源看,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仅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各地缺水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然而,我国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却没有得到缓解。

水质问题不断恶化,经济的发展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各主要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太湖、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等频发污染警示,在中国水网以往关于水污染事件的调查中发现,水污染已成了夺走人生命的杀手。
水资源危机,水质恶化,以及前不久刚发生的贵阳市数百人感染甲肝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现在的水业市场,应该如何珍惜水源,如何有效利用水源,如何确保居民用水安全。在这些大背景下,分质供水被提出,更有专家认为,分质供水是未来城市供水的发展趋趋势。有专家也针对此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 对于分质供水的好与坏,水网总结各方观点如下。

分质供水的是与非

关于分质供水的好处,根据各方观点总结如下几条,首先,分质供水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其次,分质供水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让人们实行健康饮水。再者,分质供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居民的水费,并实现能源的节约。最后,分质供水符合国际先进潮流。
而分质供水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与其局限性以及其在我国的不适用性,中国水网也总结了各方观点如下,一是分质供水在我国是不可行的,因为很多人想把整个城市重新铺设管道,专门供应直接可以喝的水,而目前在来讲这种案例在我国没有一个地区是成功的,主要是由于在整个城市范围之内,重新铺设管道代价太大,成本太高,不可行。第二个,虽然每人每天喝的水只有两升,但是人类对其它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有研究表明,洗澡水当中的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要占1/3,如果我们只是处理了喝的水,而不处理洗澡水、把煮饭、做菜的水,也不能保证人的健康,所以这个方法是不行的。
刘文君教授在中国水网近日对他的采访中就表示了城市分质供水在我国是不可行的,他还表示如果整个城市水质一时来难以满足国家标准,在小区范围之内建单独的管道,这是可行的一个方法之一。

我国分质供水现状

1997年上海市锦华小区及深圳梅林一村管道直饮水项目的建设,拉开了管道直饮水工程的序幕,这个新生事物迄今已生存、发展了十年。目前广州、深圳、东莞、惠州、长沙、岳阳、大庆、上海、北京、天津、南京、苏州、宁波、杭州、重庆、西安、石家庄、沈阳、哈尔滨、包头等城市均有多个分质供水项目,据中国水网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分质供水项目约200多个,总开通用户达810万户左右。

饮用水水质控制标准

我国直饮水行业至今没有规范管理的相应标准,各地有关部门只能参照以下相关标准检测水质。

1、1985年卫生部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2006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联合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2、1998年卫生部发布了《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321-1998),并于2003年重新修订并实施新的《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324-2003)。

3、1999年建设部颁发了强制性的行业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1999),并于2005年进行修订并颁布实施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 )。

在所颁布的相关标准法规文件中,对相关指标、数字等内容的规定不尽相同,那么,执行哪个标准最规范、最科学?水质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是可以直接安全饮用的“净水”呢?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然而,不管怎么说,一个国家的水质标准应该是统一的。例如北京的楼盘分质供水工程系统的净水标准,基本上是按照我国建设部颁发的标准实施,并根据北京当地的水源情况,进行不同的工艺处理。

分质供水行业标准

2006年8月,由国家建设部颁布实施《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是我国管道直饮水的第一个国家行业标准。此标准对政府规范管理管道直饮水行业,促进管道直饮水行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分质供水所带来的问题

一是资金来源问题。目前国外、香港以及内地的广东等地,分质供水已经部分展开。不过,分质供水意味着城市供水管网和居民家庭自来水管线的改造,成本很大,资金的来源成为分质供水发展的一大阻碍,像湖南省涟源市的管道直饮水工程,所有的资金是由政府融资的。

二是水价限定问题。现在一些分质供水试点地区,饮用净水卖到一吨250~300元,按照这个价格显然是行不通的,我国的自来水价格问题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复杂问题,一直以来被政府当做社会福利实行低价销售政策,因此,分质供水的价格如何界定也将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在水质标准应该逐渐规范与完善。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监督控制手段,制定维护这一市场环境的措施,让我们的给排水行业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使分质供水这项先进的技术在市场上真正地推开。

四是有些地方管道供水仅为摆设。各地分质供水逐渐火热起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直饮水管道虽然架设起来,但是流出来的还是自来水,使得管道成了多余的摆设而已。

分质供水实例分析:

辽宁省营口市,早在十几年前就超前谋划,实施辽河水源工程和实行分质供水,即将经过深度处理的大辽河水作为非饮用水源,广泛应用于城市基建、园林绿化、消防、工业及居民洁具等方面。1991年开始实施辽河水源工程,设计能力为日产水6万立方米,于1994年建成并实现分质供水。十几年来,营口市建设非饮用水工程总投资达2.82亿元,配水管线投资1亿元。
截至目前,营口市已有113个小区、4.5万户居民、3500多户工矿企事业单位使用非饮用水。尤其是全市新建住宅小区、商业饮服行业、工业企业、学校机关团体及基建工程,都实行了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双线供应,每年用非饮用水代替饮用水可达830多万吨。其中,基建、工业、居民洁具用水分别占非饮用水总量的37%、26%和27%,其他方面用水则占总量的10%。从1997年开始,全市的非饮用水供应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有效地缓解了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争水的矛盾。

目前,营口市开展分质供水已经十几年了,分质供水的实行,使得营口市既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又提高了全民节约用水的意识。辽宁省营口市的分质供水工程值得其它城市借鉴。

附:各地分质供水最新情况

广州市:河源新丰江水库(万绿湖)至珠三角主要城市管道直饮水工程目前正在进行招商,计划今年立项,明年动工,3年左右建成。建成后可向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以及港澳供直饮水。直饮水月费不超50元。

湖南省涟源市:2007年底,建成全国第一个管道直饮水项目的县级城市,直饮水项目总投资3307余万元,建设规模500吨/天,可以满足15万-20万人口的饮用水需求,供水覆盖涟源城区和城郊结合部。工程于2003年开始筹建,历时近四年,顺利完成管网一期工程,中央供水站和中心小区净水站的施工以及2500个饮水点的安装。目前,涟源市主要公共饮水点也开通并交付使用,市民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喝到口感很好的直饮水。直饮水定价每升0.15元,不到桶装水价格的一半。

哈尔滨市:百姓呼唤应尽快实行双管分质供水。

厦门市:加快推进分质供水,市民家里今后将有三种水可用,一种是纯净水,可直接饮用,第二种是普通自来水,可以用来洗衣、洗澡,第三种则是经过处理的污水也就是中水,可用来拖地板、浇花、冲洗马桶。厦门水务集团今年将加快分质供水的发展步伐。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完成7个分质供水项目的建设。据介绍,在厦门安装一套直饮水系统,约需投入30万元,一套系统可使用10年。

扬州市:《扬州市市区供水节水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分质供水”将成为未来供水趋势。

天津市:海河南岸实现分质供水,日节约自来水4万立方米。

合肥市: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合肥市水资源管理办法》中明确,从2007年起合肥市将逐步推行分质供水、分类供水,以开发利用劣质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

编辑:肖琼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