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海市政院五十载风风雨雨铸就硕果累累

时间:2006-03-16 08:59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采访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市政设计院之一,最初的是中国给水排水设计院上海分院,之后更改为华东给水排水设计院,最近更名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到2004年11月25日已经整整走过了50载风雨历程。日前,中国水网记者专门前往上海进行采访。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已成为一家大型综合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设计研究院,在国内工程勘察设计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综合实力据全国市政设计行业首位。目前拥有给水、排水、道路、桥梁、水工、建筑、岩土、测量、轨道交通、磁浮、环境工程、城市景观、地下空间开发等多个专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元培,和著名的设计大师崔健球和羊寿生,每两年还评选一批科技精英,人才集聚,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市政总院辖有设计院13家、院属公司11家、驻外分院、办事处9家。

近年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确立了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办事,“科技强院、人才兴院、经营富院、品牌立院、诚信塑院”的指导思想,初步形成了市政院的发展战略及相关子战略。给水排水、道路桥梁是该院传统的强势领域,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新拓展了园林景观、地下开发、轨道交通等。在饮用水领域,最近的项目有上海、苏南、常州、等城市的饮用水和城镇区域供水工程的设计;在污水处理领域,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采用高效沉淀池工艺的一级强化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120万m3/d)、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活性污泥法上海石洞口城市污水处理厂(40万m3/d)、重庆6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在污泥领域,承揽了苏州、宁波、重庆等城市的污泥处理规划,污泥应用在园林绿化方面供不应求。市政院的固体废弃物专业也是全国最早涉及环卫行业的设计院之一,积极参与上海及外省市一些重大环卫基础设施工程。先后承担了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一至四期,黄浦区垃圾中转站和苏州、常州地区等大型和较有影响的工程设计。在保持和提升原有垃圾填埋场处理设计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多元化综合处理技术,开展填埋工艺优化技术、垃圾降解和稳定化技术、矿化垃圾应用技术、沼气收集和利用技术、渗沥液处理技术和填埋场运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生态填埋”理念的研究,提升市政院固废专业的发展能力。另外,该院还相继承担了上海市卢浦大桥、东海大桥、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共和新路高架、郊环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市政基础工程、重庆长江鹅公岩大桥等一系列国内重大工程的勘察设计。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院近几年的产值收入逐年递增,实现了连续性的跨越式增长。”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为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赢来了难得的机遇。经过中国方面的努力,中国和德国双方最终确定中国承担上海磁悬浮工程轨道以下的设计工作,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能够在国内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的优势就是综合实力。上海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也是该院凭借综合实力新介入的一个领域,目前的项目有上海徐家汇和五角场两个地下开发的规划。另外,世界博览会园区的环境规划项目的获得更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综合实力的充分体现,在这个项目中涉及了垃圾收集、中水回用、生态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等。

历年来,科技兴院是市政院发展的既定战略,切实提升了市政院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由国家人事部确认的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预示着市政院科研发展的新起点。2003年以前,该院员工只是单纯忙于设计工作,获得了很多设计方面的优秀设计奖项。但国家非常重视项目的科技含量,而能够体现科技含量的是专利和科技进步奖。2003以前,市政院没有一项专利。在这方面同其他相关设计院相比,处于劣势在2003年3月3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领导专门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就专利申请和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战略部署。最近,已经有一百多项专利获得申请号,每年都可以获得上海市7-8项科技进步奖。苏州河综合整治、上海卢浦大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政院的部分专利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已经基本涵盖了市政的所有专业领域,在展望未来几年发展的重点时,该院将继续加强优势领域,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并将优势进行整合,以更强大的综合能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李建军)

编辑:李建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