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绿色丝路”环保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班在长沙开班

时间:2025-11-04 11:17

来源:一带一路

评论(

10月31日,“绿色丝路”环保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班在长沙成功举办。该培训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主办,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支持单位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来自阿联酋、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荷兰等国家的环保管理者和技术专家,与湖南等地的环保部门代表、科研机构和环保企业一道,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监测、科技创新、携手共建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李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赵英民,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廖良辉,湖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湖南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郭向丽等领导出席此次培训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敏主持。

培训会议开始,由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致欢迎辞,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廖良辉致辞。

图片1.png

图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致欢迎辞

主题报告分享经验,绿色智慧共促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李萌提到: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引擎。中国在环境监测、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强大支撑。未来,应加快绿色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国际共享,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赵英民谈到: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与方向,构建以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与绿色金融为支撑的国际合作体系,推动形成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绿色伙伴关系。

图片2.png

图 主题报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环境监测技术首席科学家王业耀系统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历程与技术进展,展示了国家在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与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敏从科研实践出发,深入剖析了绿色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的趋势。他提到,应通过科学研究、能力建设与知识共享,搭建跨国界的绿色合作平台,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挑战的能力,让绿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语言。

113_4_1762226126.png?wx_fmt=png&from=appmsg

图 主题报告

深入互动交流,共商合作愿景

在自由讨论环节中,与会代表围绕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支持机制、企业社会责任及科研力量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未标题-1.png·
·

图 会议交流

现场考察,实践交流

开班前,参训代表们前往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力合在生态环境监测、智慧环保及绿色制造领域的核心产品与创新成果。力合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公司在水生态环境监测、供排水监管、海洋监测以及大气监测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分享了产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qqq.png

图 现场考察

随后,代表们走进由力合科技建设并运营的长沙猴子石水厂智慧水质自动监测站。现场实时滚动的监测数据与精准的水质分析结果,直观展示了系统在智能监测、数据采集、分析预警与远程传输方面的高效运行能力。该系统能够对流域水质变化进行全天候、自动化、精细化的监控,相较传统人工采样方式,监测效率提升数倍,数据准确率显著提高。

携手共建绿色之路,共创美好未来

本次“绿色丝路”环保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知识与经验的交流,更是提升能力、推动实践的专业平台。通过专题报告、研讨互动、现场考察及技术展示等多种环节,参训代表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在先进制造、绿色制造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未来,力合科技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绿色合作和创新成果应用,不断为中外在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领域的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