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的实质是污染物的去除。我国南北地区气候迥异、生活习惯不同。“那么南方的水和北方的水是一样的吗?”“一个工艺在南方用的很好,那在北方就可以吗?”这种“地域适配论”虽听起来有理,但是忽视了污水处理最底层的逻辑,即生化反应是统一的,不因纬度而变化。
污水的本质与生化反应的普适性
污水的同一性
不论是南方的污水还是北方的污水,其主体都是H₂O,都含有以COD、氨氮、TN、TP等以参数表征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都是需要被去除的物质,本身不会改变生化反应的底层路径。
生化反应的普适性
污水生化处理的本质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完成污染物的去除,在这个过程中:
核心功能微生物群落是一致的:负责污水处理的核心微生物菌群(如硝化菌、反硝化菌等)是全球性的、通用的,它们在适宜的条件下都会生长富集并执行特定的生化功能。北方的污水处理厂不会需要一套独特的“北方微生物”来运作。
反应路径是一致的:有机物的降解、氨氮的硝化与反硝化等核心生化反应路径,其每一步的酶促反应和能量代谢过程在分子层面是固定的。这套“底层代码”在任何一座生化池、任何一种工艺中都是相同的。



南北差异的本质是“负荷”与“条件”的差异
1 污染物负荷(Loading Rate)差异
南方地区通常由于雨水充沛、地下水水位高等原因,污染物在管网中得到了极大的稀释。因此,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通常较低;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禀赋与生活习性,人均用水量少,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
污水处理的过程本质是通过微生物“吃掉”这些污染物。当污染物浓度较低时,很快就能吃完,而当污染物浓度较高时,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一些。所以在工程应用中,可以通过对HRT的调整来控制处理系统的污染负荷。比如南方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而北方则需要十几个小时。通过HRT的调整来保障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污染物能够得到有效地去除。
2 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Temperature)的差异
微生物的活性与温度密切相关,硝化菌对温度尤其敏感。南方地区年平均水温高,低温持续时间短,微生物新陈代谢活性高,反应速率快。北方地区年平均水温低,低温持续时间长,微生物活性显著降低。
因为“活性”的差异,所以除了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外,还有一种做法是提高微生物的量以弥补活性的不足。对于活性污泥法,通常采用延长污泥龄(SRT)的方式,但是活性污泥法长SRT会面临微生物老化以及沉降性差所导致的核心功能微生物流失的问题;而BFM通过微生物附着态的生长,构筑了污水处理高效稳定的处理防线,保障了在低温下污水处理的稳定。
3 水质特性的细微差异
如进水SS、砂石等可能会因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而这些都会通过预处理的手段进行去除或调整,并不会影响主体的生化过程,构不成技术移植的根本性障碍。
所以,对于南北方污水处理的差异,是“输入条件”的差异,而不是“游戏规则(生化原理)”的差异。如果仅仅是因为输入条件的不同,就会造成技术失效,那么仅仅在中国就会出现成千上万个技术来应对本地区的污水处理,这显然违背了现代环境工程作为一门科学的基本通用性原则。
如果将一个技术在特定条件下所需的工程参数调整,等同于这个技术本身不适用。这好比说“一个厨师在广东能炒好青菜,不代表他在东北能炖好猪肉,是因为食材不一样。” 这显然是荒谬的。因为优秀的厨师懂得根据食材调整火候、烹饪时间、佐料来呈现食材的美味,而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团队也能够根据水质条件调整设计参数、运行条件,提供最优的整体解决方案。
思普润与BFM,真正让污水处理实现普适性
污水处理技术的“地域适配论”,本质是科学与经验主义、系统思维与片面认知的分歧。而实际上生化反应的逻辑是全球统一的。南北方的差异是可量化的工程条件差异,需要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工程设计来适配。因此,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应是“能不能用”,而应是“如何用好”。
思普润凭借系统化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水质条件,提供基于“工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整体解决方案。BFM应用规模已达到400万m³/天,处理水质浓度从2~3mg/L到950mg/L,浓度差异达到近500倍,用实实在在的运行效果证明了其强大的适应能力以及安全稳定性。实践证明了BFM不属于任一特定地域,而是属于每一个追求稳定运行的污水处理项目。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