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甘肃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专场

时间:2025-10-22 13:54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评论(

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推出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改革措施,构建了符合中央要求、彰显甘肃特点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梁八柱”,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实现了以改革开路、解难、促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统筹推进美丽甘肃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部署要求,报请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美丽甘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了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等重点任务,系统推进美丽甘肃建设。

二是有序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探索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在兰州市、平凉工业园区及兰州新区自行试点基础上,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甘肃省关于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工作方案》,起草《甘肃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核定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逐步构建“1+N”制度框架体系,有序推进全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

三是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着力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落实《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修订《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实施细则》《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等制度,明确损害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修复评估和监督与保障等工作程序和要求。截至目前,共筛查案件线索1113件,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82件。

四是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增强“谁保护谁受益,谁破坏谁赔偿”的责任意识。会同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意见》,指导市县有序开展黄河干支流、长江支流、省内其它河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先后与宁夏、四川、青海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在黄河干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完成了全覆盖;省内13市州30县区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资金达5亿元。

五是持续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切实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印发实施《甘肃省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年度组织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核定,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法定义务,完成三个披露周期(2022-2024年)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年度报告发布率100%。

六是加强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管理,保障公众环境权益。印发实施《甘肃省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市州常态化开展环保信用评价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计6978家企业纳入环保信用评价范围,依托“环保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完成3373条涉企行政处罚、行政检查及守信等信息归集任务。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安排部署,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驰而不息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中国甘肃网记者:

甘肃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我们注意到黄河干流甘肃段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稳定保持Ⅱ类,请问“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在担起黄河上游责任、打好碧水保卫战中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甘肃省生态环保督察专员杨立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坚决扛牢上游责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健全制度机制,推动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以来,黄河流域41个国控断面有10个断面实现了提质升类。2024年,黄河流域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高出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沿黄9省区中位列第3;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6%,在全国位列第8,较2021年提高2.7个百分点。我省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具体来说,主要开展了4方面的工作。

一是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成果丰硕。我们坚持系统谋划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明确50个河湖水体治理清单,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河湖建设格局正在形成。黄河干流临夏段、武威石羊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黄河明珠”“丝路绿脉”已成为陇原大地的靓丽名片,美丽河湖越来越可感、可及、可观、可触。

二是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扎实推进。我们紧紧抓住入河排污口这个“牛鼻子”,累计排查河湖岸线2.1万公里,查实排污口8625个,完成整治8522个,整治率达98.8%。生态环境部交办的黄河流域5607个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打造“多维数据驱动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治理创新场景”,是今年甘肃省唯一入选的全国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案例。为排污口设置“二维码电子身份证”,实现排污口数字化建档和智能化监管。

三是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效显著。我们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有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全省33个地级、109个县级、486个乡镇水源地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18条地级城市黑臭水体达到“长治久清”,85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涉及黄河流域48项任务中47项已完成整改或达时序要求,“十四五”涉水环境信访数量较“十三五”减少了486件,降幅16.9%。

四是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完成88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方案,开展涉水应急演练203次,成功处置了什川桥断面石油类超标、新庄煤矿矿井水溢流等突发事件。与陕西、内蒙古等5省区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与四川、宁夏和青海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省内13市州30县区签订生态补偿协议,补偿资金达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强化三水统筹、系统治理、因河施策,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以切实举措助力“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奋力绘就人水和谐的陇原新画卷。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