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永续环境的HJDL二级处理原位生物增效强化工艺: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之路

时间:2025-09-19 09:24

来源:永续环境

评论(

2025年9月4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HJDL二级处理原位生物增效强化工艺》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安徽已完美落下帷幕,详细内容可看《永续环境“HJDL二级处理原位生物增效强化工艺”科技成果评价会圆满召开,院士专家共推污水处理技术创新》。

image.png

近日,该工艺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报告正式印发,该报告中HJDL二级处理原位生物增效强化工艺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性,吸引了行业专家的高度关注,专家组一致认定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标准,这一评价标志着我国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工艺诞生背景:应对污水处理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效率、成本控制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局限,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在此背景下,HJDL二级处理原位生物增效强化工艺应运而生。

image.png

核心技术与经济优势:三维优化污水处理

HJDL工艺以颗粒化泥膜技术为核心,通过生物增效载体、复合菌剂和智能孵化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处理效率、成本和占地的三维优化。经过20余项万吨级项目验证,该工艺展现出显著的经济优越性。

在基建方面,HJDL工艺可将水力停留时间缩短45%以上,直接减少池容需求和土建投入。以一座日处理量5万吨的污水厂为例,工艺段投资成本仅需2.5万元,较传统工艺降低35 - 45%。在运行环节,依托高浓度污泥和快速沉降特性,吨水处理综合成本降至0.9元,较传统工艺节约20 - 30%。同时,该工艺可实现污泥减量20 - 40%,降低污泥处置费用,并节约30%的占地。这使得污水厂在不停产、不改动土建的条件下,既能原位提标至地表四类水质,又能大幅削减全生命周期成本,为市政及工业污水处理提供了“高效集约、低碳降耗”的突破性解决方案。

3b8db62be0950a684d581d9d62f00c42.jpg

社会效益显著:助力环保与公共健康

HJDL工艺的革命性技术突破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该工艺大幅降低了污水处理对药剂的依赖和能源消耗,有效减少了碳排放,为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它显著提升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出水水质的稳定性,有力支撑了日益严格的瞬时值排放监管要求,为守护水环境安全和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提供了可靠保障。

此外,HJDL工艺的高效、稳定特性提升了污水处理的规模和效率,缓解了处理能力不足的压力。通过原位改造,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最大化利用。该工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了污水处理行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智能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行业发展机遇与趋势:技术创新引领变革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能耗高、药剂用量大、占地面积大、抗冲击能力弱等技术难题,研发了以生物增效载体、复合菌剂、智能孵化系统为核心,集成了高效脱氮除磷等技术的HJDL污水处理工艺,实现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了占地面积和运行成本,并完成多项工程应用。

HJDL工艺经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0余项市政及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累计规模达182万吨/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HJDL工艺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如下:

1.研发了以生物增效载体为基核的颗粒化泥膜技术,通过复合菌剂挂膜形成“外好氧中兼氧-内厌氧”多层结构的小粒径泥膜颗粒,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等多重反应的高效耦合,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易膨胀、流程长的技术难题。

2.开发了抗逆性复合菌剂与智能孵化系统,形成了高密度泥膜颗粒,其沉降速度、处理效能优于传统工艺,实现了系统在毒性冲击、高盐废水下的稳定运行。

3.通过生物增效载体强化传质与菌剂活性,缩短了停留时间,降低了生化单元池容需求,形成了“原位提标提量“解决方案,节约了投资与土地资源。

项目产品经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0余项市政及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累计规模达182万吨/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工艺竞争力与行业价值:解决痛点推动发展

污水处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精准定位和经济效益优化。技术实力是企业的关键竞争优势,“专精特新”定位有助于企业形成特色化服务。同时,企业需要通过提升负荷率、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为客户创造经济价值,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痛点。

HJDL工艺高度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和提质增效政策要求,是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革命性突破。相较于传统工艺,HJDL工艺在比表面积、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脱氮除磷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显著降低了药剂依赖和能耗,是实现污水处理厂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技术路径。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