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从哈萨克斯坦“十五五”同期规划中寻找中国环境企业的生机和转机

时间:2025-09-02 09:2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New Queen

评论(

三是金融机构强势推动带资进组,例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提供贷款的卡拉干达市项目的实施将参照欧盟的城市废水处理标准、污水污泥管理要求、BAT要求以及设施分类法,而塔拉兹市项目也将参照欧盟标准改善污水处理和污泥管理状况。

另外,欧盟“全球门户”计划新近包括了总价值120亿欧元的中亚基础设施一揽子计划,其中64亿欧元将投入水务领域,所需资金将来自在该区域运营的欧洲开发性银行和金融机构,哈萨克斯坦可能受益于其中的咸海灌溉计划和供水项目等。

第二路玩家主要是中国企业,其在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开拓集中体现在中字头老字号身上。例如中国能建下属的葛洲坝在2025年3月刚刚签署了总价值96亿元人民币的阿斯塔纳供水总承包项目,内容包括水厂、泵站和管网。又如中国电建付费为哈萨克斯坦四批共计105名水务专业人士提供有关水务基础设施规划、水资源开发管理、污水处理等内容的在华高级培训课程。

另外,中信环境技术投资建设的哈萨克斯坦KBM油田采出水回用项目已在2024年竣工交付,该项目包括四条生产线,污水处理能力为4.25万立方米/日,脱盐水产出能力为1.7万立方米/日,据说是当时全球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而且过程中克服了全球疫情冲击,世界政局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条件。

第三路玩家来自中东,除了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外,也会借助金融力量,例如伊斯兰开发银行将和欧洲复兴银行联合提供大约6300万美元资金,支持图尔克斯坦州和阿拉木图州水务关键设施的现代化改造。基于当前竞争环境,本文为哈萨克斯坦市场准参与者提示如下:

一是激进的欧洲策略并非新生事物,威立雅和苏伊士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在哈萨克斯坦绝对优质的城市阿拉木图、阿斯塔纳签订项目,也附带了低成本贷款和技术转让等条件,但项目非但没有如愿完成,还导向了不欢而散甚至损失惨重的局面,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合作意愿的重启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的改善。

二是同为中亚五国之一的乌兹别克斯坦不但人口最多,而且在PPP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从2019年改革到现在为止,已实施了总价值58亿美元的项目,其成功经验为相对后知后觉的哈萨克斯坦提供了信心和样本,目前已经据此启动PPP统一立法的相关工作,可以作为提示一中营商环境的正向预期。

三是哈萨克斯坦在2024年10月通过的《2024-2029年投资政策构想》中提出吸引1500亿美元外资的目标,意味着政府层面已将PPP作为促进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国策,据说相关配套包括可以促进大型交钥匙项目建设的哈萨克斯坦PPP中心,免去在资格审核阶段确认资金可用性的投资新政,提高透明度和降低官僚成本的全数字化PPP平台等。

四是哈萨克斯坦在2024年5月由总统令通过的《关于经济自由化措施》要求到2029年逐步取消供水和卫生服务价费的交叉补贴,并提到在至少有两个合格的私营供应商的前提下,禁止国有企业参与公共采购合同,说明政府已经在本土化和私有化之间做出了选择,为推进PPP扫除了最大障碍之一。

五是除了投资运营和工程建设等商业模式外,产品制造也成为准入者的一个选项,例如欧盟同时看中了基于哈萨克斯坦资源禀赋的关键原材料方面的投资机会,除了承诺资金投入外,还承诺资源提取后在本地完成加工,为过滤产品和化学品等供应商,以及工业废水再利用等安装服务商提供机会。

六是前面已经多次提到的数字化,不但是哈萨克斯坦已经明确的改造和建设方向,例如三个直辖市被建议全部安装自动计量系统来降低漏损率;也是水务外交的必备手段,例如官方曾表示对锡尔河水资源消耗量进行准确统计将有助于实现数据交叉核对和提高资源透明度;更是中国重要的竞争优势,存在代差价值。

七是E20环境平台和环境产品领跑者国际联盟经常提及的标准化,从效率上来说,标准出海前置,产品出海后置是最优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提及的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支持项目会附带欧盟标准。中国标准在国际市场上往往不如欧盟标签强效,但在中亚例外地获得了比较广泛的认可,这是中企出海的有利条件。

八是哈萨克斯坦的供水水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人工水库,以及相对特殊可利可害的融雪水,这其中虽然没有海水,但因为境内有咸海、里海等咸水湖,因此也有部分脱盐需求,这也是很多中东企业想要凭借自身多年的海水淡化经验和相关技术储备开发哈萨克斯坦市场的动力之一。

九是本文没有重点讨论但在新《水法》和很多文件中都是焦点并且也是水资源和灌溉部名称体现到的农业领域,允许处理后污水回用为灌溉水是哈萨克斯坦相对于中国更开放的一面,其背后的资源化和循环理念也可作为竞争策略或差异化优势,若能辅以农光结合等水源能源协同策略,则更贴合哈萨克斯坦的国家级痛点。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