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泗县黄圩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
推荐单位: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建设运营及设备材料供应
项目所在地: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泗县2023年度草庙镇、瓦坊镇、刘圩镇、黄圩镇、大杨镇等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改扩容及相关配套管网建设项目,项目针对当前已建污水处理率低,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及项目建后运维跟不上等问题,对泗县改扩容8座污水处理站(500吨6座、600吨1座、700吨1座)和新建4座混凝沉淀设备(1600吨1座、600吨1座、450吨1座、400吨1座),采用“ROT”项目模式(修复-运管-转让)进行实施。维护运营管理期为20年,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黄圩镇污水处理厂为8座污水处理站之一,处理规模为700吨/天。
示范意义
黄圩镇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运营,加强了当地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每年可消减污染物COD 36.5t、SS 25.6t、NH3-N 3.65t、TP 0.64t。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当地的水污染状况,极大地保护了当地的水体环境,村镇污水统一进入管网收集后汇入污水处理场站,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安全地排放或再利用,减轻对自然水体的负担,避免了村镇污水直排、乱排现象,减轻对区域土壤、水体的污染,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该项目的实施为村镇分散式污水治理提供了设计、建设、运维管理经验,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该污水处理站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一体化设备采用“A/O+二级沉淀池+次氯酸钠消毒池”主体工艺,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其运行仅需要一台曝气设备即可满足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能量,节能降耗。同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利用手机APP配合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一键式启停,可实时监控污水站内设备运行状况。此外,项目中一体化设备设置空白预留模块,如后期有水质提升的情况,可直接在设备内增设提升模块,避免了重复投资,亦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2)社会效益
项目采用低振动、低噪音的螺旋式风机作为鼓风曝气设备并内置设备间中进一步降低噪音;调节池为地埋式,且项目实施后削减污染物,改善周边水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指数,社会效益显著。
(3)生态效益
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尾水可实现循环再利用,处理后的水可资源化利用,用于周边绿化、农田灌溉、生态补水等,同时可改善农村地区周边水环境质量,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设备名称:SY-PLUS智能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
(2)工艺/装备原理
采用“A/O+二级沉淀池+次氯酸钠消毒池”的主工艺技术,该系统高度集成,将缺氧区、好氧区、、清水区、设备集成区,以及消毒模块、计量模块等有效融为一体,应用高效复合生物菌群去除COD、N、P等污染物。好氧区设有独立曝气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曝气阀门的启/闭调整,实现多模式、多工艺运行;利用风机供氧时产生的富余气体实现硝化液回流,清水池接次氯酸钠消毒装置。
(3)工艺/装备特点
1)强化氮磷去除效果,在传统A/O的基础上增加二级沉淀区和次氯酸钠消毒区,形成“A/O+二级沉淀+次氯酸钠消毒池”的工艺技术,系统通过前置缺氧区与好氧活性污泥区的组合设计,在好氧区采用活性污泥法实现高效有机物降解与硝化作用,同时通过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区完成反硝化脱氮;活性污泥絮体的生物吸附作用与二沉池的物理沉淀协同作用,有效降低出水悬浮物(SS),在保障氮磷去除效果的同时显著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与抗冲击负荷能力。
2)系统内仅配有鼓风曝气设备,即可实现所有动能的供给。利用风机供氧时产生的富余气体,通过气提消氧装置可实现硝化液和污泥回流,减少了整套系统对机械设备的过度依赖,运行经济节能。
3)系统采用模块化方式,可复制性强,可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及出水要求,填充不同模块;模块化吊装,根据实际需要可随时增加模块,相比于混凝土池体,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运行过程中出现“大马拉小车”。
4)系统设置空白预留模块,在未来如有水质提升的情况,可直接在设备内增设提升模块,操作简便实用,避免了重复投资,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将设备间内置在系统内,通过智能化的装配,可实现系统一键式的联动,设备“大智若愚”,操作简便。
(4)应用工业领域
产品技术可应用于村镇污水、高速服务区污水、旅游景区污水、驿站码头等分散型污水的处理领域。
(5)工艺/装备流程图
污水经格栅拦截水中的漂浮物、较大的悬浮物后自流进入调节池中进行均质均量,然后经泵提升进入“A/O+二级沉淀池+次氯酸钠消毒池,在该系统中完成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出水达标后流至巴氏计量渠,经计量后排放至附近坑塘或沟渠,尾水可作为生态补水,回归自然,其中产生的少量污泥排至污泥池,由污泥移动脱水车定期处理外运,剩余污泥回流至缺氧池进一步处理。
(6)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编辑:黄延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