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看这家企业如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间:2024-05-23 09:18

来源:康恒环境

作者:固废科学家

评论(

你知道吗?

1970年以来,全球动物数量平均下降了69%

在过去的250年里,有近600种植物消失

他们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他们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人类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约70%来源于动植物

全球有50%的GDP产出与生物多样性有关

全球近40%的人口生存依赖海洋生物多样性

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

让我们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使地球成为人类和动植物完美的居住地。

但随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与城镇化推进,生物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

作为最早签署并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发布相关政策文件40余项;设立了武夷山、三江源、大熊猫等一批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2021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通过《昆明宣言》,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作为全国领先的环境综合服务提供者,康恒环境坚持创造更洁净更友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工矿污染地块修复、填埋场全生命周期服务、固废资源化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01蜻蜓点水鱼游畔 废弃矿坑获新生

莱西岳石矿坑是原南墅石墨矿坑,是我国最早开发的露天石墨矿山之一。自1997年停产闭坑后,废弃矿坑逐渐形成深度约40米,面积约37公顷的含氟酸性废水坑,水坑含有大量氢氟酸、硫酸、盐酸等氟化物,刺鼻难闻,严重威胁周边居民及动植物生存。

2019年康恒环境启动莱西岳石矿坑的修复。通过数值模拟结果指导修复工程实践,经过27个月的修复,从穿戴口罩和防护服才能进入污染区调研取样,到逐渐可以摘下口罩畅快呼吸,再到矿坑水质清澈无味,鱼翔浅底,水草丛生,莱西岳石矿坑重获新生。

修复后的莱西岳石矿坑

2021年12月,经第三方分析数据显示,莱西岳石矿坑水质从修复前的pH平均值为2,氟化物含量高达490mg/L,改善为pH平均值为7,氟化物含量降至10mg/L。

当地村民感叹:“以前距离几百米就刺鼻难闻不敢靠近,白毛巾放水里变黄毛巾。如今上百只野鸭子在水中嬉戏。不敢想象莱西岳石矿坑竟然成为秀丽的景区。”

02垃圾填埋场“变身”生态景观区

内江地处四川盆地,沱江下游中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种资源丰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却有一个8.4万平方米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不仅垃圾堆积如山,臭气弥漫,而且周边500米范围内有450户村民,一座小学与一座职业学院。

微信截图_20240523092123.png

封场前拍摄于内江填埋场2019年

2020年5月,康恒环境启动对内江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修复工作。通过历时7个月的垃圾堆体整形、填埋气体与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地表水收集导排、封场覆盖及景观绿化,垃圾填埋场迎来“华丽变身”,成为生态景观区,鸟语花香,草长鹰飞。

微信截图_20240523092146.png

修复后少女在场地上翩翩起舞

03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康恒智慧

五台山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被誉为华北屋脊上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然而在五台山台怀镇石佛村西南的一处荒沟内,却有着一座占地约29000平方米的垃圾填埋场。

微信截图_20240523092206.png

红线区域为正在修复的填埋场

该填埋场不仅设施老旧破损,其东北、西北方向约1300米范围内存在居民点与地表水系,臭气熏天的“垃圾山”严重影响五台山人文风貌。2023年4月康恒环境启动对五台山拐子沟垃圾填埋场修复方案设计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实施中,让我们期待修复后的五台山焕然一新。

04结语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时过境迁,古人的智慧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让我们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