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对标国外,国内溢流污染控制现状问题及思路

时间:2020-07-20 19:1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整理

评论(

日本合流制覆盖面积

  王家卓提到,日本合流制下水道覆盖的城市有192个(8.7%),覆盖面积2270平方千米(20%),服务人口约30%。在相对稳定的合流制区域,不再简单的合流制改分流制,而是出台了相关技术指南。

  “我国一些领导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片面认为分流制就是好的,合流制就是不好的,曾经出现‘一刀切’现象。”王家卓指出,有些城市简单认为合流制就是造成水体黑臭的原因,治理中重点不是重视排口治理和截污,而是重点放在雨污分流改造。缺少深入系统分析,“合改分”的代价与效果不明确。

  灰绿结合措施控制CSO污染

  国外一般采用灰绿结合的方法,来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调蓄池和溢流口治理一般是标准配置。

1595244024181030.png

  车伍介绍,美国亚历山德里亚2016年修编原有CSO控制规划,构建评估体系,对多种不同种类的技术措施进行比选。方案评估表明:完全雨污分流策略为3~4.5亿美元 ,灰绿设施结合策略为1.3~1.9亿美元,最终放弃完全雨污分流改造。最终方案为建设1条0.6万m?的调蓄隧道和1座1.1万m?的调蓄池,并结合GI实施及局部雨污分流改造。

1595244083131104.png

1595244114260774.png

1595244156935974.png

1595244185868627.png

日本雨水流出抑制设施

  王家卓介绍了日本具体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对策。1)排水口设置必要水力设施,减少溢流入河漂浮物;2)雨水源头减量;3)管网截流,修复,确保2倍截流倍数;4)调蓄;5)污水厂有针对性的设计,主要是引入了高速过滤系统,旱天滤速400m/d,雨天可达到1000m/d。

  王家卓建议,树立系统治理的思路,用海绵城市的理念,绿色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控制溢流次数。大型灰色基础设施,尤其是深层调蓄隧道,要慎重论证,尤其是考虑到运维。

  王凯军认为,海绵城市重点应该是解决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最后一公里。根据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精准构建灰绿复合海绵空间解决CSO问题。利用地形、河道精准建设海绵城市设施,结合储存等灰色基础设施有效解决溢流雨污水(CSO)问题。

  昆明滇池水环境治理技术总顾问葛敬通过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对于城市黑臭水体及面源污染的管控,他建议采用“管理+体制+标准+技术+工程+考核+监控+预测” 治理模式,结合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核心技术,采用适合的商业模式,构建以“政府统筹为主,社会资本为辅”的管控体系,才能形成完整的城市黑臭水体及面源污染的治理模式。

  补齐管网短板,提高污水厂进水浓度

1595244235336321.png

  我国目前的排水系统还存在很多短板。“我国城市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存在长期投入不足、重厂轻网,管网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王东指出,这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进水浓度低。

  依据2017年监督性监测数据,在4304座污水处理厂中,2394座污水处理厂出现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150毫克/升的情况, 占比55.62%,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其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150毫克/升的污水处理厂分别有764座、410座,分别占所在流域内污水处理厂总数的62.37% 和68.33%。

  刘艳臣指出,排水管网错接漏接、破损破裂的不良现状导致入流入渗、路面坍塌。而且,管网由于降雨、河水倒灌、潮汐倒灌、山水入渗等原因导致入流入渗带来的额外水量造成管网负荷高,溢流风险大,也加重了隐形溢流污染。

  此外,我国统计的污水处理率还存在虚高的问题,王东以进水COD浓度进行校核,全国污水处理率仅为58%~71%,远低于表面统计数据的90%。他举了一个实例,2018年东莞市实际处理城镇污水10.9亿吨,进水COD平均浓度为159mg/L。根据东莞市自来水生产量测算测算污水年产生量约为13.4亿吨,污水处理率为79%,如用进水浓度进行校核,则污水处理率仅为54%(东莞统计的污水处理率93.7%)。

  王东对此建议,应落实城市治污责任,加快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覆盖范围,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以进水浓度低的污水处理厂为抓手,加强排水管网检查、评估及修复,强化雨污混接排查整治,提升排水管网运行维护水平。适度聚焦、精准支持,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向污水处理率低的重点城市适度倾斜。

  王凯军认为,我国应该修订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鼓励雨季超水力负荷处理,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协同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或雨水溢流污染。

  我国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之路任重道远,与国外还存在不少差距。应在理念、顶层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措施等方面齐发力,助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还老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12

编辑:赵利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