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图文实录|生态环境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大气污染防治

时间:2020-05-15 10:09

来源:生态环境部

评论(0


二是各部门同向发力,共同支持试点工作。一年来,我部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工作机制,成立部际协调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技术帮扶组、专题研究组,从不同层面支持、指导试点城市及地区开展工作。我部组织筛选70多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亟需的污染防治技术。财政部、税务总局调整完善磷石膏、废玻璃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自然资源部支持铜陵市等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铜陵市、西宁市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支持包头市等打造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安排中央资金4.4亿元,支持“无废城市”试点地区24个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人民银行支持试点城市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8项“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国家标准。商务部推动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累计创建231家绿色商场。邮政局指导试点城市探索应用快递绿色包装。

经过一年的努力,试点工作呈现由点到面的良好态势。浙江省、吉林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无废城市”理念逐步得到国内外各方认同。

2020年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攻坚年,我部将会同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协调支持力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加快推进落实“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方案,全面完成方案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四、我部联合中科院启动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和中科院决定联合开展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工作。

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中科院办公厅联合印发《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调查评估工作。

两部门将深入合作开展全国和省域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分析生态系统状况,总结我国生态保护取得的进展,识别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生态保护对策建议。调查评估工作预计于2021年10月结束。

刘友宾:下面,请刘炳江司长介绍情况。

1589512787199961.jpg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

连续三年开展秋冬季攻坚 重点区域秋冬季空气质量达近三年最好水平

刘炳江: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就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2019年主要工作进展

2019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持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累计达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发布VOCs无组织排放、制药工业以及涂料、油墨等排放标准,基本建成VOCs排放标准体系,1.2万家企业完成治理任务。推动全国222家钢铁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

二是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持续降低,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7.7%,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增至23.4%,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重点区域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全覆盖,2019年完成散煤治理700多万户。

三是“公转铁”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2%,这是铁路货运占比连续12年下降后,第三个年头持续增长;京津冀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6.2%;全球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建成通车,年运输能力达2亿吨。沿海主要港口的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2019年金属矿石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1%。

四是开展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连续三年在三个重点地区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细化每个城市改善目标和治污项目,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并逐月通报。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圆满完成,其中“2+26”城市、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超过10%,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超过30%;三个区域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均为近三年最好水平。

五是分类施策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为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对钢铁、焦化等15个重点行业按照排放绩效分A、B、C三级,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在重污染期间,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可不采取或少采取停限产等措施,A级企业可自主减排,环保水平低的企业则需加大减排力度。“2+26”城市列入减排清单的企业共10.7万家,其中豁免企业1万家,在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的同时,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六是摸清了重污染天气成因。2000多名优秀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以PM2.5为特征的大气重污染成因。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天地空综合立体观测网,定量解析了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化学转化对大气重污染的影响并形成科学共识;开展“一市一策”驻点研究,“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为“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编辑:李丹

0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人参与 | 0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