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重磅!生态环境部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

时间:2020-01-30 08:48

来源:生态环境部

评论(

(二)合理确定定点应急处置设施。 应急处置医疗废物的,应优先使用本行政区内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当区域内现有处置能力无法满足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需要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列入应急处置资源清单内的应急处置设施处置医疗废物,并实行定点管理,或者按照应急处置跨区域协同机制,转运至临近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 因特殊原因,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的,可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方案对医疗废物进行就地焚烧处置。

(三)推荐分类分流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 应急处置期间,推荐将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与其他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应优先用于处置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 其他医疗废物可分流至其他应急处置设施进行处置。

(四)便利医疗机构就地应急处置活动。 医疗机构自行或在邻近医疗机构采用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可豁免环境影响评价、医疗废物经营许可等手续,但应合理设置处置地点,避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并在设区的市级卫生健康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备。 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供应商应确保医疗废物处置效果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五、应急处置技术要点

(一)收集与暂存。 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应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和管理。 建议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包装,再置于指定周转桶(箱)或一次性专用包装容器中。 包装表面应印刷或粘贴红色“感染性废物”标识。 损伤性医疗废物必须装入利器盒,密闭后外套黄色垃圾袋,避免造成包装物破损。 医疗废物需要交由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应急处置设施处置时,包装尺寸应符合相应上料设备尺寸要求。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对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场所实行专场存放、专人管理,不与其他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混装。 贮存场所应按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的方法和频次消毒,暂存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贮存场所冲洗液应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处理。

(二)转运。 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的运输使用专用医疗废物运输车辆,或使用参照医疗废物运输车辆要求进行临时改装的车辆。 医疗废物转运过程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运行电子转移联单或者纸质联单。 转运前应确定好转运路线和交接要求。 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人口稠密地区,运输时间避开上下班高峰期。 医疗废物应在不超过 48 小时内转运至处置设施。 运输车辆每次卸载完毕,应按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的方法和频次进行消毒。 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固定专用车辆单独运输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不与其他医疗废物混装、混运,与其他医疗废物分开填写转移联单,并建立台账。

(三)处置。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要优先收集和处置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 可适当增加医疗废物的收集频次。 运抵处置场所的医疗废物尽可能做到随到随处置,在处置单位的暂时贮存时间不超过 12 小时。 处置单位内必须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的隔离区,隔离区应有明显的标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处置单位隔离区必须由专人负责,按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的方法和频次对墙壁、地面、物体表面喷洒或拖地消毒。

(四)其他应急处置设施的特殊要求。 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非医疗废物专业处置设施开展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活动,应按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应针对医疗废物划定专门卸料接收区域、清洗消毒区域,增加必要防雨防淋、防泄漏措施,对医疗废物运输车辆规划专用行车路线,并配置专人管理。 接收现场应设置警示、警戒限制措施。 进料方式宜采用专门输送上料设备,防止医疗废物与其他焚烧物接触造成二次交叉污染。 注意做好医疗废物与其他焚烧物的进料配伍,保持工艺设备运行平稳可控。 技术操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技术培训。

(五)人员卫生防护。 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处置过程应按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加强对医疗废物和相关设施的消毒以及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日常体温监测工作。 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处置一线操作人员集中居住。

(六)其他技术要点。 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其他技术要点,可参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 号)、《应对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医疗废物管理预案》(环办〔2009〕65 号)相关要求。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