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倒逼绿色发展”的背后逻辑和真正内涵

时间:2019-06-27 09:40

来源:工业绿色化

作者:张星星

评论(

今年四月《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出台,业内认为《意见》不仅仅是一个标准,更重要的是一个方向和信号,是钢铁企业差异化管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钢铁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意见》的这两种属性,才能在超低排放改造与绿色发展中占得先机。

2019年4月底,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此政策的出台,绿色工厂专业委员会近期组织举办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沙龙”,与会专家和企业对该《意见》的内涵和出台背后的逻辑进行了针峰相对的碰撞和交锋:一种认为既然《意见》规定并量化了排放指标,就应该视其为一个标准;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叫《意见》,就一定不是简单的标准所能承载的,《意见》出台有自己的初衷和希望在里面。表面看,这两种观点不一,但也恰恰体现了该《意见》的两种属性,即“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一个标准,但不仅仅是一个标准,更重要的是一个方向和信号,是钢铁企业差异化管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钢铁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意见》的这两种属性,才能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

首先,《意见》是一个标准,钢铁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在规定的时限内达到指标要求,是企业当下能否活下来的必要前提,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比较有效的手段还是选择切实可行的治理技术为支撑的系统解决方案,但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1,末端治理技术都存在最佳运行范围,太过严格的排放要求意味着将会损害治理技术的经济性,而且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风险;

2,超低排放的时间要求导致钢铁企业面临过于紧张的设计与安装时限,很难拥有充分时间开展技术选择与招投标程序,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3,部分钢铁企业被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却因内部环保技术力量薄弱,环保设施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运行成本过高;

4,钢铁企业排放标准的提升这几年过于频繁,给钢铁企业造成了环保决策的高度不确定性,影响企业自身生产经营。

其次,虽然急症用猛药可以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但大家也都知道,急症用猛药一定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和后遗症,如果不能辅以长期的解毒和可持续发展手段,企业可能会在后期的发展中落败。因此,企业更要充分认识到《意见》的指导意义,简单来说,是要在未来差别化停限产中占得先机,更深的意义在于企业要找到自己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因此,从企业持续发展的大方向上来说,虽然末端治理技术非常重要,但钢铁企业也不能一直单纯依靠末端治理,企业要从设计、采购、管理、能源、资源、生产过程、末端治理等多方面出发进行绿色转型,才是可持续发展、满足日益严格的减排要求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完成绿色转型呢?我们建议钢铁企业可以参考绿色工厂的指标体系开展工作:

产品生态设计。一个产品70%左右的环境影响是在其设计阶段决定的。在产品与工艺设计阶段就践行绿色概念,实行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则事倍功半。世界钢铁协会每年都会对钢铁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价,推进全球钢铁业的绿色发展。但与国际钢企相比,我国钢企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面的工作相对粗放。国内钢企习惯把流程切割成一道道工序,这样会忽视一些界面技术以及工序间的耦合关系,造成我国钢企只关注局部和末端治理,最终忽略整个流程绿色化的局面。

绿色供应链管理。利用采购影响力,向上游供应商提出环保要求,带动上游供应商主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钢铁企业可以从绿色矿山、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等方面打造长期稳定的绿色供应链体系,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更好地促进钢铁行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变。

环境/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是我国的高污染、高耗能大户,不少钢铁企业已经开展了环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但拥有一张管理体系证书与拥有运行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钢铁企业运行一套有效的环境/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环境违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实现国家节能目标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从源头削减能源资源使用量。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余热余压、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减少能源使用量,采取原材料替代、减少原材料的使用率等措施减少资源使用量,这些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最终污染物的排放量。如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高炉原料中,大概有70%是烧结矿,球团仅占10-15%,研究提高球团比例也能降低烟气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河钢唐钢目前已经将球团比例提高到60%。在源头削减方面,建议技术方也对此多做研发,为钢铁企业的减排工作提供帮助。

生产过程的控制。尽量采用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效率高的生产设施,规范计量器具,注重人员培训,从而达到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近几年来,为促进污染物减排,许多钢铁企业都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在钢铁生产工艺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精确化生产作业,为企业实现污染物减排做出了贡献。

最终将这些手段和末端治理技术相结合,甚至未来逐步取代末端治理,促成钢铁企业的绿色转型,才能顺利应对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大方向。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绿色发展并将其作为长期战略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