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交集团29亿入股碧水源落下实锤

时间:2019-06-05 08:52

来源:碧水源

评论(

6月4日,高科技环保企业碧水源发布公告显示,碧水源与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城乡”) 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通过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批准,协议已生效,此举意味着中国城乡正式成为碧水源第二大股东。

拥有核心技术的环保龙头民营企业与特大型中央企业的此次“联姻”备受瞩目,碧水源相关高层表示,这是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国之利器”与“国之重器”的结合,其协同效应将对国家的生态环境治理、“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以及打造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自主创新环保公司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是国家所提倡的逆向混合所有制的成功实践。

image.png

据碧水源5月6日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文剑平、股东刘振国、陈亦力、周念云及武昆(简称“原转让方”)与中国城乡(简称“受让方”)签署了《关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原转让方拟以股份转让协议签署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向中国城乡转让其合计持有的公司337,299,406股股份,转让价款总计3,189,898,057.24元。

6月4日,碧水源与中国城乡签署了《关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简称“补充协议”),对交易股数、交易价格、价款支付等相关事宜做出了修改,最终确定转让碧水源公司320,762,323股,占公司总股本10.18%,价格总计2,869,319,107.92元。其中,文剑平转让其持有的公司179,366,659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69%,转让后,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中国城乡成为碧水源的第二大股东。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鼓励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这也是摆脱“受制于人”困境的关键。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对这项关乎国计民生以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工作进行了周密布局,但我国面临人口密度高、环保意识薄弱等基于中国国情的重大挑战,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不但水环境容量已经严重超载,还存在着重大的缺水问题,饮水安全也亟需进一步保障。纵观世界,还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可供我国参考,这就决定了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只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碧水源是我国环保领域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在技术领域已达到全球第一梯队的水准,核心技术包括MBR技术和双膜新水技术,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从污水治理到污水资源化、从海水淡化到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均形成了一系列膜工艺,已成功应用于治理云南洱海等高原湖泊、保障新疆等地区的饮水安全等各类水处理难题,并对未来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其研发合作和业务拓展均已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要真正实现世界级环保企业的发展目标,仍具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顺应国家所提倡的逆向混合所有制模式,成为其寻求突破的发展路径。

中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2018年,中交集团位列世界500强第91位,在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13年为A级;连续3年荣膺ENR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第3名,连续12 年稳居亚洲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和中国企业第1名。中国城乡是中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为落实十九大精神、践行国家战略,聚焦各级政府提升产业发展力和环境承载力的迫切需求打造的生态环境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军企业,下辖“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 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三家国家级城乡市政设计院和“城乡水务、城乡能源、城乡生态环境、城乡综合发展、城乡产业发展”五大领域专业板块。

双方此次携手后,碧水源的技术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中交集团也能够发挥更大的国家骨干力量的作用,将最大化产生协同效应,对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带来重大的促进作用,能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解决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人的用水问题。

同时,碧水源也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依靠自身核心技术有实力走出国门的环保企业之一,未来碧水源将充分利用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它有较大发展空间国家的当地优势资源、丰富的国际项目开发、执行经验,拓宽碧水源的国际项目业务渠道,为国家保障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和造福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这也将促进碧水源与世行、亚行、亚投行、欧洲发展银行及欧美主流投行等国际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资源,将行业内国际优势资源有效嫁接进来,通过对标国际巨头,最终有望将碧水源打造成为超大型的国际化环保集团。

相关新闻:中交集团子公司中国城乡32亿受让碧水源10.71%股份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