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供水征信知多少 | 水费纳入新版个人征信后……

时间:2019-03-01 11:04

来源:E20供水圈层

作者:刘保宏

评论(

导读:最近有消息称,央行即将于 2019 年 5 月正式上线新版征信报告,目前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新版征信上线后,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将会更详细、更多样、更严密,其中就包括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如果想要顺利申请贷款,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征信,按时缴纳水费。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世行IBNET绩效专家、供水服务促进联盟客服专家、江苏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耀东先生,以及长沙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波翰先生。

Q1:您是如何看待新版征信的?

A1:我认为新版征信是诚信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进步,也跟智慧城市、智慧水务建设的技术支撑有紧密关联。

诚信社会建设:征信体系即是用于行业管理,也是方便社会管理,更是法治建设的一部分。征信在对“失信人”社会环境约束的同时,也是在净化、孕育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更是在保护大部分诚信市民、法人的社会权益,让社会资源向诚信方靠拢,让更多人受益。

痕迹与契约:征信记录,是个人参与社会活动过程和行为结果的痕迹保留,有双方“契约”一面,也涉及法律一面。信息化管理的大数据采集和处理,形成的电子记录“永不消失”。

重在“奖惩”应用:征信报告的应用,在于“奖”和“惩”,没有应用,征信体系就缺少有力约束价值。应用就是让诚信个体“处处畅通”,失信被执行人将“寸步难行”。

帮助金融机构防范风险:增加了金融机构了解企业和个人资信状况的途径,帮助银行有效防范信用风险,更好地筛选出讲诚信、守信用的信息主体进行贷款扶持。

Q2: 新版征信对供水行业和用户有何积极作用?

A2: 提升水费回收率,推进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发挥征信激励约束机制,提升用水企业和个人按时足额缴纳水费的意识,提高水费回收率,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服务均等化,压降供水成本造福用户。

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倒逼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加速大数据建设,提升全过程服务质量。

助力用户积累信用财富,获得更多授信机会:有利于诚信用水企业和个人用户积累信用财富,更容易获得授信机会,在今后的经济交往活动中,获得更多便利。

Q3:在推行过程中供水行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A3:信息的真实性是关键:信用记录中个体信息的真实性很重要,不仅需要动态、更需要实名制,否则信息缺失、滞后会导致信用体系不被信任,在这方面可借势智慧城市建设和政府集成改革完成。

用水信息到户不到人的情况是难点:现实情况是人人都在用水,而每家开户的人只有一个,如果将征信完全跟开户人挂钩,并不是很合适。在这方面还需要多方共同探索。

用户用水全生命信息记录:对供水服务征信体系来说,公开公平公正,还需要人性化管理和适度使用。根据供水行业的现状,应加强用户合同、基础信息的动态管理及信息化建设,供水企业应可采集用户用水的全生命信息记录。

Q4:目前国内供水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如何?

A4:企业用户为主,个人用户刚刚起步,仍在探索之中。

2016年9月,为加大对欠缴水费、窃水、违约用水等违规违约行为的制约和监督力度,让“老赖”无处遁形,昆明通用水务与云南分支机构签署企业信用信息合作协议,将昆明市主城区自来水企业客户诚信和不良信息,纳入征信体系。

江苏江南水务按照江阴市2015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意见的要求,从2017年初开启实施《用水信用体系建设》,将拖欠水费行为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拖欠水费、违章盗水,都是个人信用记录上的污点。

同样在2017年,长沙供水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正式签署了《征信系统共享商务信用信息合作协议》,企业单位的用水信息正式纳入征信系统,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贷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2018年8月起,深圳市个人水费欠费记录将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组建的全国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中,欠费者将进入“黑名单”,在银行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时遭拒。

Q5: 未来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哪些基础前提?

A5:一户一表,实名制登记,供用水合同配套签约存档;供水服务整体标准化;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采集和发布;公平公开公正的征信平台等。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