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东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

时间:2018-05-25 13:50

来源:山东省政府

评论(

四是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穿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全覆盖,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为农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到2020年,全省农村基本实现村内道路“户户通”。实施城乡供水水质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源、同质。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文化广场、学校、村民中心等重要场所安装照明设施。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供暖,在继续鼓励实施“电代煤”“气代煤”的同时,推广生物质燃料。2018年底实现县域农村清洁供暖规划全覆盖,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实现冬季清洁供暖。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5%以上,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农村50%以上庭院建成美丽庭院,10%的庭院建成精品庭院,全省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30%以上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到2022年,40%以上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培育2000个特色风貌示范村,全省75%以上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供暖。

五是实施“美丽村居”建设。学习浙江、贵州等省特色民居经验做法,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引导建筑师下乡开展农房设计指导,打造特色乡村风貌。到2020年,形成一批体现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建设一批富有乡村气息的田园建筑,培养一批传承古法技艺的乡村建筑工匠。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编制村庄保护发展规划,加强对古居、古街、古井、古树、古桥、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注重注入旅游元素,发展乡村旅游。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划定全省乡村风貌分区、特色风貌带、田园建筑示范点,编制乡村风貌建设技术导则,保护山水田园景观,整治美化公共空间,发展体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乡村建筑。

六是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明确运行资金来源,稳定运行队伍,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初步构建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以利用促保护,鼓励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支持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旅游开发公司等市场主体,通过“认养、托管、建养一体”等模式开展后期管护,有条件的农村新型社区及经济强村,可以探索建立物业公司。探索建立“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以县为单位划分片区,项目统一打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提倡相邻村庄联合建设基础设施,实现区域统筹、共建共享。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保障设施可持续运转。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户付费制度,健全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二)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实施7项工程:

一是实施农业节水工程。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发展、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结构的原则,合理明晰农业水权,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构建完善有利于农业节水的政策、工程、技术、管理、机制体系。继续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创建,打造一批设施先进、管理科学、服务到位、运行良好的示范县,引领所在区域乃至全省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市场机制共同发力,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项目法人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到2020年,全省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5800万亩以上,占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65%以上。到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以上。

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继续选择部分生猪、奶牛等养殖重点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完善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等整套粪污处理设施,探索建立“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保险联动”的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和收集体系运行模式。促进农牧结合,大力推广畜禽粪便自然发酵、直接还田,好氧发酵、有机肥生产,沼气生产、渣液还田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到2022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培育建设一批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主体。

2.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依托国家和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利用为主导,以燃料化、原料化利用为辅助,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在商品有机肥加工、秸秆养殖食用菌、生物质能源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到2022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3.地膜污染防治项目。按照我省不同作物覆膜面积和种植区域分布,选择花生、棉花、马铃薯、大蒜等地膜覆盖作物,建立标准地膜污染防治示范区、全生物可控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区,开展地膜污染防治工程。在苹果主产区建立反光膜污染防治示范区,示范应用加厚反光膜、反光布。建设废旧地膜回收站,购置配备相应的专业化回收机械。积极推动探索地膜生产企业责任延伸制度,由地膜生产企业统一供膜、统一回收、统一综合利用。

三是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在粮食、果品、蔬菜优势产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新型肥料替代等技术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种肥同播、机械深施等技术,积极推广宽行作物追肥机械串施。在设施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广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在滨海盐碱旱作农业区探索水肥一体化示范模式。到2022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依托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抓好剧毒高毒农药的全程监管,扩大高效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快高效低毒农药品种的筛选、登记和推广应用。深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大型施药器械和航空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规范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市场化服务水平,扩大统防统治作业覆盖面积。依托园艺作物标准园、“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建设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到2022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