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河北廊坊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时间:2018-04-03 09:34

来源:廊坊市政府

评论(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继续坚持环境保护各级“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环境环保问责和奖惩制度,切实落实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问责和责任追究。保证治理开发健康有序地进行,以实现廊坊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深化环保目标考核工作。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党政干部政绩综合评价体系,深化环境质量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环保目标评估考核机制,将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并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加强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环保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三)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以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导向,以环境容量作为区域发展决策依据,以环境准入作为调节手段,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作用,建立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环境管理体制。全面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特别是在土地开发利用、区域流域水域开发利用、重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严格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作为有关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合理确定区域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布局,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政策保障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尽快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地表水污染防治等的地方性行政措施,解决广大群众重点关心的环境问题。适时制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VOCs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地方性规章制度,为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法制保障。落实《河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扩展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手段,促进污染减排。探索建立操作性强的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措施体系,有效指导农村环保工作,维护好广大农村群众的环境利益。推动地方性生态补偿条例制定工作。实施河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维护全市环境安全。

(二)严格执行环境标准。以国家和全省产业振兴规划、产业政策为导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保障人民群众环境利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落脚点,在冶金、建材、化工、医药造纸等重污染行业严格环境保护准入制度,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排放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强制审核,有效促进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控制向全过程控制延伸。适时开展应急状态下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工作。

(三)强化环境执法。加大环保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专项行动。以饮用水源地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推动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执法力度,建立环境保护后督察制度。规范环保执法行为,探索环保执法方式改革。认真落实环保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行政裁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察,严厉惩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环境保护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推进环保执法向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相融合的行政刑法方向发展,探索建立检察院为主体的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共同诉讼人的共同求偿,逐步改变目前环保执法的被动局面。以提升执法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加强各级环保执法能力建设,扩充环保执法人员编制,增强环保执法力量,升级环保执法装备,提升执法效率,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升执法水平。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工作。

三、资金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明确市各级政府以及企业的环境保护事权财权,强化政府环保投入的主体地位。加大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环保领域投入力度。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应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投入,并组织实施。强化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项目后续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性环保资金的投资绩效。

(二)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有限投入的杠杆作用,鼓励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积极推进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银行、企业和社会投资;推进环保国际合作,努力争取国际援助项目和贷款项目。

四、技术保障

(一)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特别是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饮用水安全等领域组织建立环保科研技术团队,加强环境保护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同时培育环保技术转化市场,促进环保技术成果转化。深入研究环境保护重大战略、政策及管理体系,开展市域流域水质环境治理达标保障等专项科研课题研究,发挥环境科技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完善招投标机制,抑制不正当竞争。继续扶持和培育环保龙头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路子。继续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推进环境咨询市场化,实行相关的职(执)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逐步完善多功能全方位的环保产业政策,市场、技术、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体系。

(二)建立生态信息网。加强生态环境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环境变化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完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开展环境现状普查,建设环境资源数据库,对全市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工农业及生活污染、水资源年际变化、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进行动态跟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监测资料综合集成,利用网络技术、3S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跟踪水平。

1...23456789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