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实录】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8-03-30 09:41

来源:生态环境部

评论(

光明日报:请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什么?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确定这样的思路?最终会有怎样的成果产出?

洪亚雄:谢谢。依据国务院《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和工作部署,全国污染源普查目前开展了两次,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2007年-2009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2017年-2019年期间开展。为什么要污染源普查,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时候,当时的环境管理是以总量控制为中心,所以普查要把总量控制几项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家底情况摸清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较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经过了10年,环境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污染物排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阶段,环境管理的重点在环境质量的改善,所以我们这次普查整体的逻辑思路是服务于这个管理需求。污染源普查要查什么?首先就要对环境质量进行一个深刻分析,确定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大家知道,无论是水环境,还是大气环境,表达环境质量的指标非常多,如果对每个污染物都进行普查,那么工作量会非常大。所以,污染源普查必定要聚焦到影响水、大气等要素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同时,有一些指标在环境中非常敏感,比如说某些重金属污染物,一旦出现就有可能超标,所以也要考虑。因此最后确定的普查的污染物是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和敏感污染物。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根据这些污染物,再去找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源,将其确定为普查调查对象。

第三步,根据这些污染源,调查它们的基本信息和活动水平。基本信息包括:在什么地方,生产什么东西,需要什么原料等。活动水平包括:生产了多少产品,消耗了多少原料,排放了多少污染物,采用了什么样的治理手段。

根据基本信息和活动水平,我们再来核算它的污染物的排放量,由这个污染物的排放量再回头看能不能说清楚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这样,我们就形成了污染源普查的逻辑思路,也就是:由环境质量确认污染物,由污染物追溯污染源,由污染源来调查它的基本信息和活动水平,由基本信息和活动水平核算它的排放量。有了排放量的集合,再建立他们与区域环境质量的关联,形成闭合循环,这是一个整体思路。

普查达到的成果,必须围绕服务环境管理这一目标,以下的几个成果是必须的:

第一个成果是通过普查最终获得一套可以反映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排放源的基本信息、活动水平和排放水平数据。这是第一个成果。

第二个成果就是形成一套可以动态更新的污染源名录库,并通过数字地图予以表达。污染源普查跟其他普查不太一样,其他普查比如说经济普查、人口普查,把调查对象的数量搞清楚非常重要,但是污染源普查除了要搞清楚数量指标外,还要了解污染物排放去向和排放方式,最后管理还是要溯到源上去,因此这个源在什么地方是很重要的。第一项成果和第二项成果都要在一张图上予以表达,这一张图是数字地图。在我们软件系统准备阶段,就要围绕能在这一张图上去表达来设计。将来汇总以后,对于任何一个区域(省、市或县),点击这张图的对应区域,它的源全部可以表达出来:在什么地方、生产什么、排放什么。如果围绕某些要素,比如说水、大气等,区域环境质量出现问题,那么可以在这张图上可以筛选出这个区域里面的影响水质或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源。这是第二个成果。

第三个成果就是形成一套科学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核算方法。污染源普查不同于其他普查,经济普查也好,农业普查也好,人口普查也好,大都是实物量的加和。但是污染源普查所需要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都必须是计算出来的。比如排到水中的氨氮、化学需氧量,排到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这些指标都必须通过一套科学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才能获得。所以,有一套科学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核算方法,是这次污染源普查的第三个重要成果。

还有一些成果可以通过二次开发获取。比如根据企业生产原料和产品,可以筛选环境风险源,确定风险等级。这样的二次开发有很多,包括建立环境统计平台等,但这次普查最直接的成果就是上述三个。谢谢。

澎湃新闻:普查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请问这些普查员都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来?对他们有什么具体要求?

洪亚雄:谢谢。我们这次污染源普查确实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除了管理人员以外,还包括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第三方机构等。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大概用了57万名普查员,因为这一次工作量比第一次大,初步估计普查员数量大约需要60万名左右。这些普查员怎么筛选,我们考虑普查工作实际需要,以及当前环保工作基础,现在全国有比较多的环保网格员,或者是环保管理员,他们对自己负责区域里面的污染源状况比较清楚,让他们参与有利于摸清各个网格(普查小区)的污染源状况,所以我们期望将他们作为普查员优先选取的对象。这是利用网格员开展普查的第一个优势。第二个优势是,网格员队伍相对稳定,能够为今后普查数据更新提供直接支持。刚才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中关于成果时,我们期望有一个能动态更新的污染源名录库的成果。但是污染源普查工作只有三年时间,三年结束以后这个临时机构就要撤销。这个机构就没有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名录库动态更新呢?那就要依靠这些网格员,继续从事污染源的清理工作。我们在采集软件设计中就要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留出这样的接口,就是当网格员发现新的污染源,可以马上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其增补入名录库。我们大家想一想,全国这么多的网格(普查小区),如果每个网格员都能发动起来的话,就能够随时把新出现的污染源及时整理上报。为此,我们期望这些人参加到普查工作之中。

第二个力量,期望能有高中以上文化,特别是大中专生,他们能进入到普查队伍里面来。我们分析了一下,这也是可能的。据统计,现在在校大中专生大概有3700万,有1%的参与进来,也有30多万(37万),再加上网格员,基本上能满足60万的要求。这些人有什么好处呢?刚才讲这次污染源普查要采用先进的手段,使用先进的工具。这次现场采集要用手持移动终端,就是PDA。普查可能要用国内一些先进的PDA产品。这些大中专生群体是善于使用这种工具的。如果这两方面充分结合起来,基本上能满足普查员的要求。

1234567...8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