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湖北 “十三五”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建设规划 推进环保装备制造发展

时间:2018-01-16 09:51

来源:湖北省环保厅

评论(

专栏5: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及布局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乘用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研发整车驱动系统、控制系统、超轻量新型客车,增强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技术改进。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再利用体系。

进一步发挥武汉、襄阳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先发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全省各地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专用车/商用车:重点发展应急救援、消防、警务等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矿山专用车、桥梁施工车、道路养护车等工程施工车辆,快递物流和冷链运输等节能环保车辆,机场以及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专用特种车辆。

以十堰、随州、襄阳为龙头,加快武汉、襄阳、荆州等专用车特色化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加大车载多媒体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车载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车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等车载信息系统的研发力度。引进或研究突破无线充电、车辆智能升级、无人驾驶等技术。

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培育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变速箱等控制系统零部件、发动机等汽车动力零部件、制动系统零部件、底盘附件等中高端汽车零部件、电动汽车等零部件体系。

培育武汉及周边城市汽车零部件“环状”聚集区,“十襄随”汽车零部件“带状”聚集区,“荆荆宜”汽车零部件“三角状”聚集区。

(三)创新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1.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以“军转民”和“民参军”为突破口,强化与中船重工集团、中国兵器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集团等在鄂企业及科研院所以及海军工程学院、空军预警学院等军队院校的战略合作,开展军民联合攻关,推动军民科技成果相互转化,重点发展商业航天、通用航空及水上飞行器、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信息网络安全等军民两用和“军转民”技术,着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信息共享共用。

专栏6:军民融合重点发展方向及布局

卫星应用:发展低轨宽带卫星、低轨窄带卫星、空间信息应用及车联网、船联网、工程机械联网等卫星应用服务,研制天地一体信息网络,支持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系统、遥感系统、移动道路测量设备等多类技术。

重点以武汉东湖高新区、阳逻开发区为核心培育发展卫星应用。

智慧安防:发展安防监控、新型光纤传感、入侵检测、身份验证、可信计算、网络与信息集成等技术;重点突破核心元器件制造、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超大规模存储技术等;推动应急响应、容灾备份、安全测试、风险评估等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化。

重点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依托,形成先发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省智慧安防技术发展。

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高性能执法作业船、豪华邮轮、生态环保和新能源动力船等高技术船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深海渔业及其保障平台装备、海上浮动核电装备、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动力及推进配套装备、海洋油气开采配套装备、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滩储油装备、动力定位系统、高频地波雷达、大型浮标及水下蛙人装备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建设全三维船舶设计平台、海洋核动力平台、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重点在武汉、宜昌、荆州布局,以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荆州经济开发区、宜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桥重工桥梁与海工装备产业园、湖北海山科技产业园等为重要载体。

航空航天装备:研发特种水面飞行器,轻型直升飞机、通航飞机等各类飞机,各类无人机及地面站和通讯指挥车,航空零部件、航电与机电系统,以及商业固体运载火箭、航天动力、材料、自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通讯、元器件、航天发射地面装备等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

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布局商业航天技术,在荆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建设若干个航空技术与产品研发基地、航空器整机制造基地和航空零部件生产基地。

2.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核心技术

以实现网络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重点,保障国家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并强化市场的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发展自主可控的技术服务,开创国内信息安全的新局面,建立促进国产软硬件协同发展的安全环境。

专栏7:网络信息安全重点方向及布局

网络信息安全:重点发展国产数据库、系统安全、灾难备份、信息安全管理等信息安全服务软件;研制手机安全芯片;研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等;突破量子加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大数据安全分析模型等前沿技术,系统仿真测试、评估验证等关键共性技术,访问控制、追踪溯源、商业信息及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研究高级持续性威胁(APT)防护、攻击检测和追踪溯源,以及可信网站、可信移动应用程序(APP)、可信邮件等电子认证。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东西湖区为核心,襄阳云谷、宜昌三峡软件园为支撑,带动重点城市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四、完善创新平台,加强产业创新基础支撑

(一)优化企业技术中心布局

1.领域布局

突出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打造集聚创新资源的载体,加快建设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开展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运用知识产权、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凝聚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协同创新网络的能力。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优势和行业特色,优化企业技术中心布局,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研究攻关,在新兴产业领域和特色细分领域布局一批企业技术中心。结合我省产业创新能力未来发展需求和已建成的企业技术中心,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围绕以下领域布局: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