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保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49名厅级干部被问责,6督查中心更名为督察局

时间:2017-11-27 10:34

来源:环保部

评论(

所以这些监测数据,这一次重污染过程,以及老百姓对目前环境质量的真切感受,都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打赢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秋冬季所制定的各项措施有效性和针对性的信心。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相信区域空气质量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当然,由于各地的基础数据不同,工作力度、压力传导也存在差异,一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不大,甚至存在波动。但整体上看,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呈改善趋势。这说明,攻坚行动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认真落实攻坚行动确定的各项措施,区域空气质量一定会不断改善。

如果一些地方因为工作不力,没有严格落实攻坚行动方案,导致空气质量迟迟不能改善,给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拖后腿,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我们将进行量化问责。中国有句话叫“军中无戏言”,我们将严格按照量化问责方案,对工作不力的地方负责人追究相关责任,有效传导压力,确保攻坚行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效。

近年来环保投入力度加大,环保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环保投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

经济观察报:近年来环境治理力度在持续加大,环保投资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能否介绍一下近年来环保投资的相关情况?

尤艳馨:谢谢这位记者,我来回答一下。正如你所说的,党中央、国务院这些年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保投资力度也不断增加。主要有三个方面态势:

第一是环保投入力度加大。“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的环保投资合计4.17万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了92.8%,年均增长近10%。2016年完成投资9220亿元左右,较2015年增长4.7%。“十二五”期间政府环保投资一共是839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也达到了14.5%。其中,中央各专项环保资金累计支出达到近18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40%左右。特别是3个“十条”出来之后,每年投资都在不断增加。2016年、2017年中央财政对环保投入力度越来越大,预计今年资金规模能达到500亿元左右。

第二是环保投资的结构不断优化。为了支持大气、水还有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工程,中央财政整合资金,加大对大气、水、土壤、农村以及山水林田湖等项目的支持,分类设立了大气专项、水专项、土壤专项、农村环境整治专项、重点生态修护和保护项目等。优化项目的资金分配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资金分配过程中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主要是以因素法和竞争性立项为主。出台了《环保专项资金激励措施实施规定》,对上年度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及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改善的地区给予奖励,不断优化相关的管理机制。

第三是环保投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就像刚刚我给各位记者报告的一样,环境保护部最近出台了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并且联合财政部还出台了推进PPP项目实施的一些意见,还有就是指导地方推进PPP项目的实施,推动建立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保市场的机制。

以上这些改革措施为我们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资金保障,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PM2.5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33%、31.3%和31.9%;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29个省份当中,有20个省份达到或者优于年度水环境质量目标,支持的85个地市当中有172个断面的水质类别有所提升;2016年,为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财政整合设立了土壤专项,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防范土壤环境风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与此同时,我们认识到中央环保投资在安排使用过程当中,还有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总量方面离需求还是有一些差距,环保工作历史欠账还是比较多,投入的规模和需求之间差距也比较大。从2016年情况来看,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大概是1.3%,从国际经验来看是比较低的,污染治理设施直接投资只能占到一半左右。

第二个是环保投资效率不高,重建设轻运行,缺乏对后期运营维护资金的投入保障,监管的效果不大好。另外部分项目预期的环境绩效也难以实现。

第三个就是环保投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主要还是回报机制不完善,另外绿色金融体系也不是很健全。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现在也遇到一些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制约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当前,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十九大报告提出来打好三大攻坚战之一就是污染防治,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质量状况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还有很大差距,环境保护补齐短板仍然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好转、建设美丽中国,下一步在环保投资方面,有四个方面工作还是要着重加大力度。

首先来讲,还是要强化落实企业的污染治理责任,加大企业的污染治理投资。明确企业法定责任,加强环境的监管执法,持续开展新环保法实施年活动,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另外来讲,就是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违法排污名单制度。

第二个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来投入。大力推进PPP模式、第三方治理。另外一定要完善水还有垃圾等领域的收费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绿色金融机制,推进资源产业整合、投资回报机制的创新,采取项目打包、肥瘦搭配等方式。

第三个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集中资金解决重点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从当前来看,大家比较关心的雾霾问题,还有黑臭水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农村环境治理问题都是环境保护现在的短板,下一步都要加大支持力度。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南水北调沿线、国家的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今后都要加大投入力度。

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建立绩效导向的资金使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基于绩效的专项资金分配机制和奖惩机制,开展常态化的绩效评价。这个事情我们一直在研究,希望在整个工作当中能够真正落地,把环境保护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真正跟整个资金安排和付费挂钩。

环境保护部非常重视市场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当中的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推行市场化机制,这也是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和提高环境效率的内在要求。请问环境保护部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尤艳馨:下面请规划院王金南院长回答这个问题。

王金南:保护环境的政策手段一方面是法规、标准等强制的法律管制手段,另一方面就是市场的手段,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经济政策这类手段。环境保护部非常重视市场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当中的应用。

第一个就是最近几年协同相关部门,如财政部、发改委等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比如环境保护税、排污交易、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这些重要政策相继出台实施。

其中有一些政策在国际上都很有影响,比如说环境保护税,在国际上就是第一个国家层面上作为独立的税种建立的环境保护税收制度。这个是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当中很重要的制度。

第二个就是推进政策应用,也是跟相关的综合部门协同推动,像财政政策、贸易政策、信贷、证券、保险这些政策,都在稳步的推进过程当中。比如说双高目录的设定,这些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个就是在政策创新方面,前面提到像流域上下游的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还有现在环境保护税收的改革等,都是做了很大的创新。那么这些政策主要的目的,就是为排污者从经济角度去进行选择,自己核算,通过这些政策实施,自己去判断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最经济合理;同时把企业外部的成本、排放污染的外部成本怎么更好地实现内部化、降低企业成本。这也是我们整个机制创新的驱动力。

整个市场机制在未来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越来越大,这里面尤其需要我们在改革当中继续创新,去解决问题。

刘友宾: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