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海市水资源保护利用和防汛“十三五”规划》发布(附全文)

时间:2017-01-24 10:28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通过推进“洁水”“畅水”“活水”专项行动,实施100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开展1.2万公里镇村级河道疏浚,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镇村级河道轮疏一遍。在发现钉螺的河道实施血吸虫防治工程。加快推进河道养护作业市场化,规范河道养护管理,持续开展引清调水,实现水体有序流动,改善河网水质,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全市中小河道、断头河黑臭状况;2020年前,全市力争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劣于Ⅴ类水质水体,营造生态宜居城市。

2.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配合郊区村庄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约3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根据污水系统、村庄道路、河网水系、受纳水体等现状情况,采用就近污水纳管外排处理或污水就地处理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实现村庄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可达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健全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开发建设过程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控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破坏,实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

(五)着力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加快农田水利配套水平和灌溉效率的提高。

1.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聚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结合两轮“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粮田52.2万亩、菜田1.75万亩、经济作物1.2万亩的水利设施配套。重点加强新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农业重点乡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设施粮田、菜田、果林水利设施配套;推广果林等经济作物的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推进低洼圩区达标改造建设。以全面提升松、金、青等低洼圩区排涝能力为重点,持续推进101个(受益面积78.2万亩)低洼圩区达标改造建设,重点实施更新改造泵闸和加高加固圩堤,消除“十年一遇”以下排涝标准圩区,“二十年一遇”圩区标准达到65%,圩区除涝设施达标率90%,进一步增强圩区抵御洪涝灾害能力。

3.健全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理。全面推进农田排涝设施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总结灌溉设施长效管理试点经验,探索建立农田灌溉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灌溉设施长久发挥效益。

(六)着力推进滩涂科学利用与生态保护,实现滩涂资源的动态平衡。

1.推进农用地滩涂整治项目建设。顺应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战略,按照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的要求,积极支持航道疏浚土和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利用。结合河势控制工程,全面完成横沙东滩七期、八期滩涂整治(成陆);抓紧实施南汇东滩促淤二期和整治一期工程;积极推进长江口北支中束窄工程,开展崇明北沿防汛除涝工程,减轻咸潮倒灌,支撑崇明生态岛建设。

2.推动建设用地滩涂整治项目建设。在保证渣土品质基础上,统筹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利用,支持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完成长兴潜堤后方、浦东机场外侧1#、2#围区和长兴岛零星滩涂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实施金山区龙泉港西侧产业项目用海,开展龙泉港东侧产业项目用海前期研究。

3.开展生态促淤,培育湿地。注重河口滩涂生态保护,合理进行人工生态促淤,保障湿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

(七)着力推进水务智慧管理,持续提升水务公共服务与管理效能。

1.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市、区及重点企业(集团)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区域和企业用水的总量控制与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管理,严控地下水开采。加强节水“三同时”评估与监管,推进对大用水户实时监管体系建设。滚动实施市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大力推进节水载体示范活动。推进工业节水工作,抓好月用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重点监管工业企业的对标和节水技术改造,进一步减少全市工业用水总量。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实现河湖水域面积只增不减,2020年前,全市河湖水面率提高到10.1%。

2.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水务科技创新。优化健全科技体制机制,强化科研基础能力;加强科技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基础性研究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水务标准化体系,规范标准化工作。重点围绕饮用水安全、城市综合防汛安全、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长江口综合研究、数据共享及云服务等5大方面,开展黄浦江上游生态水源湖(库)供水保障体系、排水防涝体系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区河网生态承载力和水生态修复、现代农田水利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撑水务重大工程建设。

3.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完成长江口和省市边界水文水质监测站网建设,推进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和巡测基地建设,构建以省际边界来水和水源地为主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4.依托“水之云”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水网”。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工程建设、规划、许可、监管、执法网上流转和并行协同,提升公共服务应用;加强资源红线管控,扩展水资源监测管理,建设“智能供水”和“智能防汛”,深化河湖水面动态变化监测评估,拓展水务专业网格化管理应用,提升行业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信息基础数据库及行业管理应用,建设“水之云”平台,实现全局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和应用的资源化、集约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升标准规范水平,确保信息化高效有序、安全可控。加强热线管理,提高市民热线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水务热线服务品牌。

(八)着力推进水务依法行政,持续提升水务行业保障和服务。

1.完善立法草案起草,确保制度建设科学民主。在保障城市运行水安全方面,起草供水管理、原水引水管渠保护、黄浦江防汛墙保护、海塘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修订和制订;在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三条红线、四项制度”,起草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订和修订;在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保障方面,加强排水管理和水土保护制度建设,起草排水管理、水土保持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在提升行政管理服务水平方面,制定水务评估评审、水务行政许可听证办法、修订水务行政审批办理规程等规范性文件。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