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污水处理市场“热宴冷思” 繁荣背后难掩尴尬

时间:2015-12-21 15:15

来源:新华环保

作者:孙广见

评论(

近年来,随着水污染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对污水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强,水务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尤其是在“水十条”出台以后,其蕴含的万亿级市场需求被彻底引爆,一时间,受到各路投资者的热切追捧,这也使水务行业摇身一变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宠儿”。

然而,在污水处理项目在各地的建设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的背后,PPP项目落地难,企业运营不规范等问题,也在困扰着行业的发展。

PPP项目落地难

近两年,由于受到政策驱动,PPP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国内市场,然而,业内却时常有另一种声音,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优质项目少、落地难等。

PPP项目落地达不到预期,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让很多社会资本不得不处于一种观望状态。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邦达”)作为国内最早涉足PPP领域的水务公司之一,在行业内开创了先河。万邦达副总裁张友谊指出,虽然企业是PPP合作模式中的主体,但在合作中企业处却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并且污水处理厂前期对资金需求较大,这对企业来讲就要求风险平稳。特别是在项目执行中,如果双方不能履行职责,那么风险就会加大。

对此,有业内资深人士建议,所有的PPP合同、报批方案和采购及后期执行过程(包括监管和调价)都应及时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也就是说使用财政资金的每一个方案都应公开,PPP项目作为公共项目理应如此。只要一进入项目库,所有的信息都应全部公开。

上述人士还认为,PPP项目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极大的降低中间成本,有利于减少不公开透明导致的不公。信息一旦全面公开,会对政企双方形成严格按照合约规定的约束,全面体现契约精神,同时杜绝腐败的滋生。

然而,由于目前国家PPP系统的规则体系建立较晚,其无法涵盖PPP运作的每一个方面,这也使实际操作中产生很多矛盾与困惑。

对此,张友谊强调,一个PPP项目中涵盖合同结构安排、投融资模式选择、价格和回报机制、风险处理、监管安排等重要方面,政府与企业之间没有达成细致的规范,遇到的问题将会更多。

事实上,PPP这块蛋糕是否诱人,关键要看回报率和安全性,而这些均需要完善的机制予以保障,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有较高的积极性。PPP项目中并不乏二三十年的建设期的,呈现投资大、周期长、利润不高的特点。

因而,在前期进行物有所值等判断基础上,仍需要根据政府和企业的能力和责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在保障公众的利益下兼顾企业的收益。张友谊认为,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企业有长期稳定的收益,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热情,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PPP领域。

治污主体尴尬偷排

近年来,媒体频频爆出污水处理企业甚至是一些业内的巨头公司成为污染排放的大户,这着实让公众“大跌眼镜”,究竟什么原因,使污水处理厂沦为了污染的帮凶?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事实上,近年来污水处理厂一直是环保部门公布的排放超标名单中的“常客”。 现在大部分工业污水都被集中在工业园区里进行处理排放,超标的污水的进厂时,因缺乏有效的在线监测手段,导致污水排放时超标。

他建议,不仅要尽快向社会公开污水进厂的实时监测的数据,而且排污企业与污水处理厂的签署的污水进厂标准的协议也要公开,一旦发现企业污水进厂超标,环保部门就应该去问责违法排污的企业。用严格监管和数据的全面公开去倒逼前端治理。

据新华网了解,有些污水处理企业为了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在自动监控数据上弄虚作假,故意调低自动监控设施测量值或设置测量上限,上传虚假数据。

“因为个别企业低价恶性竞争,极大压缩污水处理成本,企业就不能提供很好的服务,也不会将钱用在技术创新上,最后导致的结果在监测数据上弄虚作假”。张友谊说。

除了上述原因,当前一些地方水务运营机制,也为污水厂超标排放埋下伏笔。

马军对新华网表示,有些市政污水处理厂是按照接纳生活污水标准设计的,但如今有相当多的处理厂也接纳部分工业污水,入水超标会导致处理厂出现污染物数值阶段性升高,有的瞬间超过排水标准 。 一些企业管理不到位,擅自延长对设备的维护周期,设施损坏不及时维修,导致问题频发。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起来会产生电费等费用,一些企业为省钱关停设备。这些都涉及经济利益。

一位多年从事水务运营的业内人士还分析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管理方面,有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不到位,或者雨污不分流,超过处理能力;技术层面,有的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时间长,或者建设时先天不足,达不到处理标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污水处理最终的污泥处置,长期以来,一直是污水处理行业的痛点和难点。除了高额处理成本让污水处理厂“望而却步”外,本身一些市政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大量污泥方面的能力也不足,也使“超标偷排现象”不断上演的重要诱因。

对此,马军担忧的指出,虽然我们看起来污水处理的比例大大的提升了,但如果污泥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长久以往,就会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当前,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史无前例,地方政府应该在国家大政策的鼓舞下,善于结合地方特色,推出更加接地气的环保治理模式,在实现“碧水蓝天”的过程中,达到多赢局面。环保企业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引领企业的发展,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转型升级,一定会在此轮环保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大浪淘沙、做大做强。


编辑:曲宏斌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