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第一现场】裕川环境:污泥热碱水解技术------近10年的污泥资源化之路

时间:2015-09-15 10:12

来源:E20环境平台

评论(

2015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举行,此次论坛以“面向未来的污水污泥极致化之道”为主题。期间,天津市裕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左健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裕川环境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工程案例,并讲述了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极致化之路。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未经发言人审核。

我的分享分为四个方面: 

污泥热碱水解技术的几个特点

裕川环境是一家专注于资源化的民营企业,已经做了10年。我们有一个非常执着的心,也希望能够引起高大上的粉丝关注。

裕川环境是天津的一个民营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主要发展的领域包括,裕川房地产块、环境运营公司、设备公司、资源化产品公司等。企业的定位是:“具有核心技术的污泥资源化、能源化服务商”。

裕川污泥热碱水解技术,跟其它的水解加厌氧消化的路线不同。

首先,这个技术研发之初就是以利用作为处置。作为一个污泥处理技术,它首先是污泥深度的脱水干化技术。通过水解药剂、温度(130℃以下)和压力的综合作用,对污泥进行水解处理,通过固液分离得到含水率<40%、有机物消减40-50%、病原菌全部灭活的干化污泥,以及可资源化利用的含蛋白滤液。

另外,这是一个污泥蛋白的提取利用技术。利用污泥中的蛋白,生产有机钙蛋白及其它的衍生产品。有几点需要强调一下,我们在处理过程中不加入任何有害药剂,不影响焚烧、填埋覆盖土的最终处置。在处理过程中,利用污泥处理过程中添加的药剂,又形成了可以广泛利用的资源化产品。

应用模式,最简单的就是直接热水解加板框固液分离。一吨污泥会产生1.1吨,干化污泥0.25吨。上海现在进填埋厂的污泥,如果用我们的技术,污泥运输量和填埋量会减一半。

占地方面,因为我们的整个处理流程非常简单,所以占地非常少。例如,对于处理量400吨的规模,占地就是7000-10000平米。

污泥热碱水解技术,是以热水解为核心的技术路线,最简单的资源化路线,及能源化路线。

天津滨海污泥热水解案例解析

裕川天津滨海污泥资源化处理处置中心,接受处理来自天津各区县16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能力为一期200吨/日,2012年9月底投入运行;二期200吨/日:目前还在建设中,预计秋季投入使用。

1.bmp

污泥热水解对重金属具有有效的钝化作用:污泥通过水解处理及固液分离,形成水解滤液和残渣。对6种重金属(铜、镍、镉、铬、铅、锌)处理前后的物料平衡进行了分析。重金属物料平衡分析显示6种重金属在处理后,均出现了处理后物料量低于处理前物料量的不平衡现象,即部分物料未检出(16-50%)。推测污泥中重金属在热碱水解过程中形成了价态更稳定的物质并沉积在残渣中,分析时部分重金属因没有被解离为游离态而未被检测出。

有机钙蛋白实现循环之路

有机钙蛋白是目前着重推的一个资源化产品。

有机钙蛋白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都含有丰富的有机氮、有机炭,另外还含有钙,螯合的钙更容易被土壤微生物所利用。另外有机钙蛋白会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另外因为有丰富的和重金属结合的物质,对重金属土壤修复也很有效果。

 2.bmp

有机钙蛋白(固体和液体型):功能与作用

3.bmp

有机钙蛋白(固体和液体型):土壤改良机理

污泥处理产物的出路:钙蛋白土地利用的意义和前景 

虽然裕川环境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是我们还是非常坚定地认为:“没有循环,就是一个没有持续的社会,一个不可持续的世界。”所以我们只要不倒下,就一直会走这条路。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打通目前城乡间的物质循环、实现生态可持续。

有机钙蛋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全国所有的污泥都做成液体、固体有机钙蛋白,仅仅是中国所需要修复的障碍性土壤的1/50需求,所以它有广阔的市场容量。

污泥热碱水解是很有效的脱水方式,工艺过程简洁,不添加任何有害药剂,是污泥处理的过程,更是资源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我们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资源化产品。资源化产品的性价比也非常高。我们在这条路上走了将近10年,我们也有一些思考。污泥不管以什么方式,最终都会进入地球大循环。我们觉得应该以最合理、最正能量的方式切入这个循环。污泥、污水问题,其实不是技术问题,最终成败也不是技术,最重要的是全民有没有这个意识,推进资源化。

正如大家说的,设计要极致化、管理要极致化,对于后端的产品要有市场来接纳它。

谢谢大家!

温馨提醒:

本次论坛,E20环境平台进行了“第一现场•直播报道”,更多精彩内容可直接浏览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论坛专题直播网页:http://zt.h2o-china.com/meeting/2015/shsypc/liveshow.php  ,或者关注E20水网固废网微信公众号(chinawaternet)“第一现场”栏目。


编辑:陈丹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