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四川省气象局获悉,四川省目前正在申请立项建设长江上游飞机人工增雨基地,以期解决我省的缺水问题。
据四川省气象局有关人士介绍,预计到 2010年,四川省缺水量将达 200亿立方米,到 2030年,缺水量将达 500亿立方米,寻找新的可再生水源已经刻不容缓。而四川省空中水资源丰富,年输入空中的水汽总量约为 4890亿吨,若全部转化为降雨,可产生 7200毫米的年降水量,其中只有七分之一的水汽能转化成降雨。但如果水汽能多转化 3%,则可以增加年降水量 210毫米。同时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投入产出比为 1∶145,效益明显,向天空要水已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
目前四川省的人工增雨程序是出现旱情后,再进行增雨作业。而建设飞机人工增雨基地后,气象部门可根据当年旱情趋势和蓄水情况,提前进行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缓解旱情,变应急性人工增雨为资源性人工增雨。据悉,长江上游飞机人工增雨基地的建设,正在向国家争取立项。一旦立项,四川省将投入 3000万用于建设。基地位置暂定位于广汉市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此前,有关部门已投入 60万元,对一架“夏延”飞机进行专门改造,在上面装上最先进的探测系统和智能化指挥中心系统。据悉,四川省气象局的目标是建成具有我国南方特色的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验基地和开放实验室,形成省、市、县三级分别以飞机、火箭、高炮为主的人工增雨系统,多位一体、最大限度利用“空中水库”。(《成都日报》记者王眉灵)
编辑:全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