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打通任督二脉 污泥处理终端为王

时间:2013-10-28 11:2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佟婧旸

评论(

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泥最终是否被合理处置利用决定了污水处理是否最终完结。在2013(第五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专家和企业代表畅谈污泥的处理处置,大家对技术路线几乎不再存有争议,相较之下,污泥的出路问题更受关注,专业和企业都在努力为城市污泥寻找最优的“归宿”。

技术不再有争议 因地制宜是关键

污泥处理处置的工程化主流技术有很多,总的来看,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是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也基本健全,工艺、设备参数也是可以获取的。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王凯军表示,在最佳可行技术的指南里,提出了污泥处理的四条最佳可行技术路线,即厌氧消化、好氧发酵、污泥焚烧和土地利用。

在具体的技术工艺路线选择上,专家认为,应根据处理处置对象制定因地制宜的技术工艺路线。根据处理工艺,按其产生的污泥量、污泥性质,结合自然环境及处置条件选用符合实际污泥处理工艺。“没有一套的技术路线是适合某一个城市的,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做评估,了解每个技术路线的优点和限制。” AECOM亚洲区技术总监梁绮敏认为,每个城市的经济情况、发展情况、用地跟城市的规划都不一样,应该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做选择。如目前备受专业人士推崇的厌氧消化,其实只是污泥处置的一个环节,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工艺技术,还需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填埋太简易 焚烧是过渡 农用最高级

污泥最终去向哪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指出,从污泥的处理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填埋、焚烧和农业利用。他同时强调,方向确定不等于没有问题,比如填埋埋在哪儿,怎么烧,谁来用?都需要仔细思考和研究。

第一个方向是污泥填埋。填埋面临最主要问题是碳的排放。其次,填埋污泥需要大量土地,可是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很难找到填埋地点。不过,填埋是各种处置方式中污染物的暴露程度最低的,当污染物的浓度到了危险废弃物的时候,填埋成为首要选择,碳排放成为次要的因素,所以对于污泥填埋要一分为二来看。 

 污泥焚烧不是一个坏东西,但却面临比较多的问题和非常大的反对的声音。有人认为废物焚烧阻断了物质的循环再烧、废物焚烧发电导致高碳排放,还有人认为焚烧形同向空中填埋,存在超微颗粒的问题,PM2.5的问题,对健康的构成威胁的问题等。王洪臣认为,在目前阶段,焚烧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是过渡性的处置途径,是一个中间发展过程,在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污泥农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前,焚烧只是暂时解决污泥问题的手段。

污泥的农业利用有好的一面,污泥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营养质,同时也有病原体、重金属、持久性的有机物,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污泥农业利用的利弊鲜明。在王洪臣看来,虽然农业利用有风险,仍然应该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使污泥资源化。污泥的农业利用,总体上在严格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评价、跟踪、监管,可以实现利用资源、控制风险,兴利趋弊,是污泥处理处置的高级途径。

“填埋是一个消极的简易的处置,焚烧是无奈的过渡性的处置,科学的农用才是积极的高级的处置。”对于污泥的出路问题,王洪臣总结认为:填埋比乱扔好,但是得找到场地;焚烧比填埋好,但是得治理好烟气;农用比焚烧好,但是得严格管理。
 
   无处安放的污泥 亟需打通的管道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内容显示,截止到“十一五”末期,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小于25%。从中国水网掌握的内部统计数据来看,有近17%的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去向不明,规模占比超过20%,同时大约67%的污泥以简单填埋为最终出路。

污泥的处理处置对于解决我国水环境来说是与污水处理同等重要而又紧密相关的系统。不管使用何种技术工艺,经过处理的污泥都亟需找到一个适合的“安身之处”,而非简单的弃之田间、丢于路边。“污泥处理,终端为王”的提法也说明,目前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存在的很大问题就是整个处理系统的管道尚未打通,才出现“谁占领终端谁占领市场”的现象。在本届论坛上,很多专业和企业也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政策,打通污泥处理处置的任督二脉,使污泥处理真正进行到“底”。

 

编辑:佟婧旸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