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时间: 2023-07-24 09:44

来源: E20水网固废网

作者: 薛涛

前言

我读书非常慢,经常停下,《道德经》读了四五年,在朋友圈敢发感悟的,偶尔为之,一共才有七八条。我觉得我能(敢)写出这几条的,才算是我真读过的,写不出的就算我其实没读懂。相比别人,我对我自己读不dong(动和懂)书,也曾经很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学习能力太差?好在朋友圈里的微信好友都很支持,给了些许安慰。

我也是不敢简单地把书里的别人的精彩拿出来发文章的,因为那不是我的。年过半百,渐渐悟到了很多东西其实是书里学不来的。什么是“我的”?必须是我将书里的内容,结合自己五年基层管理、十年中层管理和十年高层管理的经验,揉在一起,才能“化”出来和值得“奉”出来的。涉及我没有能经历到的领域或层次,往往就不能把书中的相关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想,就我个人而言,读书学习和复盘,是强化了转化效率,但转化的基础还要来自我自己的经历。究其根本,看来我的能力模型是不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我更应该追随阳明先生所说的,“事上磨、心中修、尘中炼”。

由此,等我真能把《道德经》全看完和写出所有值得分享的东西,估计要几十年以上了(说白了就是没指望了)。既然如此,干脆,我还是安排E20传播中心汇集这七八条先发布一批,与大家共同修习探讨。这本书,我按顺序读了(常规的读),我也不按顺序读的(第一段所说的真读过),突然有了感悟就留下记录,所以,本文也不按顺序,即兴写之,即兴读之。全部整理完加上批注,发现也有一万多字,所以要分为若干篇播出,以后随缘继续。

老子写《道德经》,解答如何成为有道者和圣人;我看《道德经》,却都是在找如何做成功的个人和管理者。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个人战略和组织战略,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内在道理都是相通的,这是我读《道德经》的关键处,学管理,以上都包括。关于这三对词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参看我下面的报告,也许比文字更生动说明我的理解。

微信截图_20230710091829.png

来自18年E20年终总结会

一、《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别人的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我的体会:

前半部分,可以简单归纳为自然界是奉行中庸之道的,但是在人世间的市场、人性趋利的当下(其实包括殷商以降),都是剥夺弱者做大强者的。老子这句话洞穿了世道万年的基本规律。(注:不是管理学角度,算社会学角度的,但是个人发展和做企业战略还是需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

那么,二者背离,个人该怎么办呢?老子一再肯定“天之道”的这种均衡的现象,在人类里面就是“有道者”他也可以做到。接着就直接说“圣人”如何了。(注:对应而言,我关心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和成功的人,但俗世中修炼想“出人头地”——用个庸俗的词儿,其实也需要有“有道者”的个人定位,背后的哲学级道理也是相通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句很好,我理解可以将“认知”作为“余”而分享:奉,是“恭敬的捧出”自己对世道的初步理解,却不是高高在上的强迫赐予,这一差别非常关键。此处多说一句,为何要“奉”,为何要做老子说的“有道者”?因为助人方能成就自己,无论组织内外都是如此,此是为人应“奉”之关键。此即为善,是成就一个人大格局的关键,具体可以参见本段末的小视频,我怎么看王凯军老师的成就。进而言之,助人者,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助人最佳处是助“认知”,无论组织内外也都是如此,比如我写本文也是这个目的。(注:对道德经本句的解读依然是个人成长和组织管理两个角度。)

此外,大家最近都在流行修“认知”。那么,这个“认知”本身该如何被认知?我冒昧在这里下个定义:认知=价值观(格)+思维能力(格)+创新力(破格),认知就是“格”在人世间的反复过程。

趋近一位“有道者”,在当下社会,这样的人往往已经就是个优秀的领导者。老子继续说了三条:“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除了前述所说的要做到以认知奉天下,这三条也是一位卓越管理者的高境界,结合我多年的组织管理经验,深以为然(注:此处是组织管理角度):

1、管理者的能力在于定战略和带队伍、而绝不是简单的勤奋的亲力亲为(但特殊需要下也会有必需亲力亲为的场景),此为“为而不恃”;(详见我以前写的三“YU”——薛涛: 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上):将、侠、王和因玩而坚韧;薛涛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下):管理三yu决与新三板。

2、管理者将能力尽量带给下属,而由此的功劳也尽量归因于下属,是其成就卓越组织的关键,此为“功成而不处”;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